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登封市境内,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与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山西的恒山、湖南的衡山并称中华五岳。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主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
少林功夫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中国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
位于太室山南麓,它那集儒、集释、集道于一体的典型建筑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素有“山环水抱之区,无地不染梵尘”之美称。书院前身为佛教寺院,曰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拥有僧徒数百人。公元七世纪初,隋帝改梵刹为道观,名叫嵩阳观。道教在融合佛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唐天宝初年(742年),唐玄宗又在此建天封观。后来因道教活动场所的转移,儒教又在此安家落户。五代周时,将嵩阳、天封二观合建成书院,称为“太乙书院”。宋太宗时称“太室书院”。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易名为“嵩阳书院”,并设院长在此掌管事务,拨给学田一百亩,以充学费。自此,嵩阳书院成了亦佛、亦道、亦儒的典型代表,是文人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
嵩阳书院的规制完全不同于寺观。书院虽不突出供神像的大殿,但吸收了道教对祖先的崇拜,大殿中供奉着与书院有关的先贤圣师。现存建筑大体上保存了清代建置。如今这里已成为历史胜迹,在这里可以见到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珍贵文物古迹,如汉代将军柏、唐代石碑之类。
世界地质公园
嵩山地区在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25亿年前的高阳运动,18.5亿年前的"中岳运动"和5.43亿年前的"少林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及典型的构造形态遗迹,在不足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着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地层序列,被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五个地质时代的地质现象,各种形态的地质构造比比皆是,栩栩如生。走进嵩山,就仿佛走进了一座博大无比活灵活现的地质博物馆。阅读嵩山,就仿佛饱览着一本深奥无比的地学科全书。
大型实景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少室山下的一台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整座山就是舞台,观众席位是打坐用的蒲团,与僧人一道坐禅。高低不同可升降的梅花桩 整座山隐藏着上1000台彩灯,音乐、灯光、舞蹈、功夫……不一样的是演出的空间环境:山、水、森林、禅宗圣地,连举世皆知的少林武术也成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独特的艺术元素,缥缈其间。出分水、木、风、光、石五个乐章,根据谭盾的音乐设计而成,表现了禅宗对自然的礼赞和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
第一乐章《水乐禅境》观众与剧中的僧人一起坐禅,达摩的身影在禅境中出现,村姑浣女从唐诗里缓缓走来,空山雨后的喧哗,僧人与俗人对话,这一切都在溪水中化为清凉的禅意……
第二乐章《木乐禅定》千年古刹传出木鱼声,述说着少林武僧的传奇故事,顽皮的少年,沉稳的壮年,传说中的牧羊女赶着羊群,这一切打破了木鱼的禅定……
第三乐章《风乐禅武》风铃、风拳、风棍、风旗,少林武术掀起了山岳林涛。
第四乐章《光乐禅悟》春夏秋冬在音乐中轮回,寒山,古寺,塔林,山月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掠过,武僧化为飞行的精灵……
第五乐章《石乐禅颂》采集嵩山石头,制成奇妙的乐器,奏出天地祥和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