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旅行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攻略-乐享旅行网 > 四川地区 > 成都 > 四川旅行休闲之都成都旅游攻略初访必读
四川旅行休闲之都成都旅游攻略初访必读

四川旅行休闲之都成都旅游攻略初访必读

出门旅行应该讲文明懂礼貌,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人都要有礼貌,事事谦逊忍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爱护文物古迹,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

双流机场出来,特别是晚上较晚的时候,不要图省事就近叫车,司机往往会漫口要价。最好去打正规出租车,这样正规一点,司机也不会随意要价,正常打表。

去成都旅行之前,多了解一些有关成都的历史文化,在成都会玩得更加透彻与尽兴。

到成都高海拔地区需保持乐观的情绪,否则将加重高山反应。不易进行剧烈运动,要放缓形式的步伐。

成都高海拔地区日照强,早晚温差大,建议旅客带好防晒用品以及长袖衣裤、羊毛衫、夹克衫等。因海拔较高,应带好雨具和常用药品,冬季到此旅游驾车要记得带上防滑链条,放慢车速,以安全为重。

成都南门汽车站有发往周边地区各个景点的长途车,包括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峨眉山等等。

不太擅长吃辣的朋友,切记要带好吗丁啉和黄连素,黄连素用来遏制吃了太多辣导致的拉个不停,吗丁啉用来预防太辣导致的胃部刺激。

成都好的小吃很多都集中在“苍蝇馆子”内,有时间的话可以搜寻一下哪家比较出名,如果只是想尝试一下,跟着人潮走,人最多的地方绝对美味。

成都是许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需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习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四大名锦“蜀锦”和四大明绣“蜀绣”,都是你购买特产的上佳选择,要注意选对商家,最好货比三家,免得上当受骗。

要注意旅途安全,旅游有时会途径一些危险区域景点,如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漫话成都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历史上先后建都成都的国家共有8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蜀国、东汉时期的成家国、三国时期的蜀汉王朝、西晋时期的成汉国、东晋时的西蜀王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国和后蜀国以及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
古蜀国:3000年前-公元前316年

远在三千年前就在成都平原聚居,这些部落号称蜀国。古蜀国自出现至公元前316年被秦灭时止,共经历了蚕从、柏灌、鱼凫、望帝、开明等五世帝王的统治。《蜀王本记》叙述:“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从、柏灌、鱼凫、开明……”蚕丛至望帝杜宇均为氏羌蜀国人,而最后一世蜀王开明帝却是来自另一个邦国氏族——巴人。

传说中蜀国祖先蚕从的形象

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是蚕丛王创造辉煌古蜀国历史的第一个“指挥所”。瞿上城在双流县南十八里的牧马山上,此山坟起于成都平原之南,枕足岷江,迤逦三十余华里,宽二十余华里,山高约近百米,左右为平原。现在瞿上乡境内还有蚕丛王立国治蜀的遗址。

在成都历史上曾两次发生巴人灭蜀的重大事件:一起是春秋时期的杜宇禅位与开明治蜀,一起是西晋时期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

《蜀王本记》叙述:“……荆人鳖灵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灵为相治水……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受之而去,如尧之禅让,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郫指郫县,郫县古称郫邑,为古蜀国都城。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设蜀郡,郫邑始称郫县。

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中说:“此段记载明确表明,开明族是从巴国迁徙来的一个民族,熟悉水性,善于治水开明族最初到达川西时,定居乐雅一带,以后进入成都平原,在消除水害开凿玉垒和开发成都平原生产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开明族势力的壮大,不断与蜀王杜宇族发生矛盾,经过长达数年的剧烈斗争,终于在公元前676年灭亡杜宇帝,统治了蜀国。”

杜宇灭亡后曾多次挣扎反抗,欲夺回王位,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有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杜宇族失败,迁徙到了西昌和楚雄一带。

开明帝传位12代, 开明帝治蜀期间,是蜀国国力最强大的时期。西周、春秋时期,成都仍然为古蜀国领地。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将蜀国都城由郫县迁至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并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于此,至此,成都也才由茅野之地变为都城。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开明帝及其传人统治蜀国达360多年。后人为纪念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在距成都市20公里的郫县城南修建了望丛祠。

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入川,并了巴蜀,改蜀国为蜀郡。秦当时治水专家蜀郡守李冰带领群众筑都江堰,凿山导河,开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公元前311年十月,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城”。秦汉时期,置有锦官和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车官城”之名,简称“锦城”。

但成都真正成为封建帝王之都,则是在王莽末年,即成家国建都成都。三国时,蜀汉又在此建都,十六国的成汉、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五代后蜀孟知祥为加强防御,绕城筑低矮的土墙,称“羊马城”,至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或“蓉”。
战国秦汉

从开明二世卢帝开始,蜀王室致力于开疆拓土,征伐激烈,一度攻至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进入战国以后,又与秦国反复争夺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地区,终于得手,成为威震西南的霸主。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九世开明帝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而立宗庙,又把都城从广都樊乡迁到今天的成都。

春秋战国之交,活动于夷水流域的廪君巴人开始进川东地区建立规模较大的巴国,曾先后或同时以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市)、平都(今丰都县)、阆中以及枳(今涪陵市)为国都和陪都。其君主实行世袭制度,太子称巴王子,省称巴子。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获取巴蜀地区富足的物质、人力资源,继而东向伐楚与统一天下,遂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从石牛道伐蜀,冬十月结束战争,又乘胜攻占巴国的国都江州。

秦统一巴蜀后,先后设巴、蜀,汉中3郡利县。郡设郡守,掌郡治;设郡尉,辅佐郡守并典武职甲卒。县万户以上设令,不足万户设长,下设丞、尉,辅佐令、长。少数民族较多的县则改称‘道’,巴蜀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政令,由此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三十年至秦庄襄王三年(前227年~前247年)之间,李冰担任秦国蜀郡第二任(一说为第三任)太守,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采取一系列开发蜀地经济的重大措施,如修建都江堰,开凿广都盐井,疏通成都二江(即检、郸二江,今南河、府河),使川西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尔后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秦还将关中地区及关东六国大批怀有异心的旧贵族等陆续迁人蜀地,以加强控制。其结果给地广人稀的蜀地手工业、商业带来了繁荣。如赵国卓氏、山东程郑在临邛等地冶铁铸铜,煮盐经商,大力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手段。大量移民还使蜀民“民始能秦言”的同时,从张若起的历任巴蜀地郡守、县令,辽仿照咸阳建制兴建成都城。郸城、临邛城、江州城、阆中城,设置城防、粮仓以及盐官、铁官、市官等,又修通道路(如:‘五尺道’)上述措施,促进了巴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入汉以后,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土”。直至今天,人们还用“天府”或“天府之国”来指代四川。

两汉三国

汉初,封建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继续向蜀地移民。蜀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文化事业相对落后。汉景帝(前156年~前141年在位)末,文翁出任蜀郡太守,首创官学,将兴办教育列为治蜀首要目标。从此蜀郡学风大盛,可与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媲美。文翁兴学的验传到巴郡和汉中郡,“巴,汉亦立文学”。汉武帝时,更‘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汉武帝时期(前140年~前87年),在巴蜀地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开发西南夷,最终将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归人汉朝版图并设益州以统辖,治成都县(在今成都市)。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不仅促进了西南各族人民、各地区问的相互交流与共同进步,而且还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今四川),自立蜀王,国号“成家”,建都成都。这是自秦并巴蜀后今四川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东汉时四川复归汉有。东汉末又为刘焉、刘漳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尔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改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四川、云南的大部分,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流域的一部分。魏、蜀、吴三国鼎立,但蜀国地域最小、国力最弱。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严肃法纪:广揽人才“下限其方”;劝督农桑,推行屯田;平定南中,稳定后方;联吴抗曹,积极北伐,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诚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准《诸葛公论》所说:“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凛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两晋隋唐

诸葛亮死后30年,即后主炎兴元年(263年)冬,蜀国被曹魏所灭。不久,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西晋后期,四川爆发震撼全国的流民起义。永兴三年(306年),起义领袖之一、巴氏族首领李雄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成”,改元晏平。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这是秦以后西南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也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之一,历5代、43年其全盛时疆土东守三峡,南至南中,西尽岷邛,北据汉中,相当于今四川盆地及陕、滇、黔等省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征蜀,四川地区重归晋朝版图。自此至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遣第四子杨秀镇蜀,在长达23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四川地区先后历经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当时政治动荡,战乱频仍,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隋唐时期,四川地区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征伐,社会局面相对比较安定,从而使封建经济进入一个极盛时期。当时四川(主要指剑南道,后分为东。西两川)经济和江南经济同为唐王朝财赋的两大支柱。从安史之乱唐玄宗奔蜀起,唐朝君主在关中不能立足时,多南避人蜀,利用四川财力、物力再作恢复,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春,朱温取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后,王建、孟知祥便先后凭仗四川财力、人力,建立起前、后蜀政权,分另历时18年、31年,前期都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桑,肇兴文教,没有战乱,遂使四川经济继续发展,战略地位更显重要,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即制定出“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将南方各国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后蜀列为进取的首选目标,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军从剑门及三峡两路人川,于翌年正月灭后蜀,然后将府库财货以舟运车载,径送京师,一直搬运数年才将“盂氏所储之诸物悉归于内府矣”。
张献忠入蜀:大西国

大西国的缔造者是张献忠。张献忠(1606年—1646年),字秉吾,延安卫柳树涧堡(今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人,与李自成同为府谷人王嘉胤的部下,张献忠曾与王嘉胤为奔走之友。崇祯三年(1630年),王嘉胤抢劫富家的粮食被有司缉捕,遂揭竿而反,张献忠纠集米脂十八寨依从王嘉胤,他自称为八大王。王嘉胤死后,张献忠率领部下两千人投降了明朝的洪承畴,而李自成则投奔了高迎祥。高迎祥、李自成转攻山西、河南等地,并派人暗中与张献忠联络,加上洪承畴对张献忠管束得过于严刻,于是张献忠复叛洪承畴与高迎祥的军队呼应。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张献忠本人也受伤。1638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受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1639年,重举反明的大旗,转战四川境。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1643年据武昌,改武昌城为天授府,在那里开科取士。

“西王赏功”大钱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接着清军入关。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巡抚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张献忠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县,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国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张献忠到了蜀地后大开杀戒,当时川中百姓被屠杀一空,经过这一次劫难,可以说如今没有几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

顺治三年(1646年),清朝派兵入川,攻大西军,张献忠率众出川北进,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中箭,被清兵捕获斩首。当清军到成都府时,整个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天府之国四川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从至少三百万锐减到只有八万人,导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创立的大西国仅存三年,死后他的四个义子(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改弦易辙,举起联明抗清的旗帜,转战云、贵、川。在剧烈的动荡分化中,李定国坚持到最后,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病死于勐腊。

民国时期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民众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年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独立,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与重庆之蜀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民国十一年(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这一时期,四川大学、华西联合大学等一些现代教育机构在成都设立。

民国十七年(1928年),正式改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遂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并继续为四川省省会。由于川军派系混乱,成都在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间陷入了长时间的军阀争夺时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纷纷内迁至四川,成都也因此成为中国的大后方。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飞机从成都及其附近多个机场出发,出击了900多架次,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成都饮食

成都——四川省的省会,这里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天府之国的丰富物产自然造就了众多的风味美食,川菜和小吃就是这里的美食象征。

川菜

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重庆、成都、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水煮鱼

川菜7种经典口味:川菜的味相当丰富,号称百菜百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

川菜烹调方法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

代表菜有
盆盆虾、宫保鸡丁、干烧鱼、回锅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鸭子、干煸牛肉丝、怪味鸡块、灯影牛肉、鱼香肉丝、糖醋排骨、水煮牛肉、锅巴肉片、咸烧白、鸡米芽菜、糖醋里脊、东坡肘子、辣子鸡、香辣虾、麻辣兔头、水煮鱼等。

成都小吃

它同川菜一样,在我国烹饪技术遗产的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成都名小吃品种繁多,以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饺,从糕团汤元到筵席细点,从凉抖冷食到热饮羹汤,从锅煎油烙到蒸煮烘烤,堪称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甜咸酸辣各味俱全。

成都小吃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各种糕饼、羹汤、及席菜细点,另外还有一个与外地小吃不同的地方,就是小吃还包括一些肉类食品,如:“夫妻肺片”、“棒棒鸡”、“怪味兔”、“软烧鸭子”、“小笼蒸牛肉”等等,这又是成都小吃的一大特点。

此外,成都小吃之有名,还在于口味之丰富。

成都小吃味特别多是其它地方小吃所不能比拟的,常用的口味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红油、怪味、家常、麻辣、咸鲜、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种,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品种又各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变化。

成都这些名小吃,多半是早年由小商小贩肩挑手提,沿街摆摊设铺经营起家的。成都小吃往往由小商贩的姓氏和设店开业的街道为名,招牌丰富多彩,且扣着行业特点和店址风光,如总府街的赖汤元,荔枝巷的钟水饺,长顺街治德号的小笼蒸牛肉,耗子洞张鸭子,洞子口张老五凉粉,铜井巷素面等等,今天,有的名小吃已迁新址,但依然沿用旧名。

成都名小吃
陈麻婆豆腐、夫妻肺片、二姐兔丁、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川北凉粉、藤椒抄手、枕头嫂面、白蜂糕、叶儿粑、玻璃烧麦、蛋烘糕、牛肉焦饼、珍珠元子、串串等。成都的小吃比较集中的是文殊坊和武侯祠旁的锦里。

三国文化

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在三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诸葛亮和三国英雄人物在成都人民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深刻影响,所以在成都地区三国文化积淀特别丰厚,在现今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成都留下了最丰富的三国遗迹。明清以来,特别是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来,遍布成都地区巷里村落的众多三国遗迹,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以下是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成都的部分三国遗迹。

武侯祠内三义庙

蜀汉时期的成都及皇宫遗址

公元214年,刘备入主成都,以左将军兼益州牧,其衙署曰左将军府,地址在原州牧刘璋故衙。公元221年,刘备在武担山之南设坛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定都成都。诸葛亮为丞相。蜀汉皇宫修建于何时史无明载,但刘禅即位后,喜好声乐,颇出游观,于宫中多有修建。蜀汉所营建的宫城,在秦汉大城北部,即今四川省展览馆稍东一带。而诸葛亮之相府及益州牧府,按体制应在宫门之南,即今人民南路北端,红照壁一带。

蜀汉亡国后不久,西晋文学家左思写《蜀都赋》,文中言蜀都之壮丽、皇宫之辉煌。文中提到 “新宫”即是蜀汉新建之皇宫,应为刘禅称帝后所建。所提到的“阳城”,即少城东南隅之阳城门,约在今成都文庙后街临近汪家拐处。三国至唐代,成都城并没有很大的变化,政府治所也未曾迁到城外。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武担山,这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一处蜀汉古遗址。蜀汉宫城北垣外百二十步即武担山。自唐宋以来,成都城历尽沧桑,几经兴废,尤其经唐代高骈扩筑罗城后,城市布局有了较大变化,但武担山的位置迄今如故,以武担山为标座,即可追寻到当年蜀汉宫城的大致位置。

武担山

是确定蜀汉皇宫位置的重要标志。《三国志?先主传》载,公元223年,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武担山,位于新华西路成都军区大院内的东南角。是一个高约20米、宽40米、长100余米的小土丘,略呈马蹄形,西高东低,占地面积680平方米。相传为古蜀王开明王妃的墓冢。千百年来,武担山为成都一大名胜,历代诗人墨客吟咏甚多。1981年5月,该遗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武担山上有一六角古亭掩映在绿树丛中,东边有一六角七级砖塔,系现代所建。

锦官城

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三国时期蜀锦成为全国流通的热销商品。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诸葛亮恢复了“锦官”,专职管理蜀锦的生产和调拨。民国修《华阳县志》载,“李膺《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皆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华阳国志》:‘夷里桥南岸,道西有城,故锦官也。濯锦鲜明,命曰锦里。’《水经注》:‘夷里桥道西,故锦官也。言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濯以它江则锦色弱矣,遂命之为锦里也。’”又说“杜工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此乃诗人隶事之词,非考古之实。抑或工部时锦官城遗址尚在,而丞相祠堂正当笮桥东流江南岸,与锦官城相近则亦未可知也。”据此,唐代时锦官城遗址可能还在,其具体位置在当时之“流江南岸”,即今锦江南岸一带,距离武侯祠不远之处。

刘备及其后人的遗迹
刘备在成都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几年,刘禅则在成都度过了40年左右。有关刘备及其后人的遗迹原本不少,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古迹已不见其踪影了。

昭烈庙
位于刘备墓东侧。南朝刘宋时,扩建刘备墓旁边的原庙,人称刘备庙,又叫先主庙、汉昭烈庙。唐宋时,昭烈庙与武侯祠并列,是成都一大名胜。诗人杜甫、岑参等均到此拜祭。明代初年,蜀王朱椿认为昭烈庙、墓旁建有武侯祠不合君臣礼制,下令毁武侯祠,迁诸葛武侯像入昭烈庙。明末大乱,昭烈庙被焚。
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宋可发等人的主持下,为了兼顾君臣之礼,在旧址上重修祠庙时改建成君臣合庙,即一庙两殿,前殿称刘备殿,后殿叫武侯祠,形成今日所见大致规模。

先主寺
原名先主祠,是祭祀刘备的祠庙,在新津县万和乡先寺村。据当地人说,先主寺原来是大禹庙,相传刘备驻军这一带时,正遇天旱。于是,他亲临大禹庙祈祷求雨,喜降甘露,深得民心。后人为了纪念刘备,就把大禹庙改为先主寺。附近有歇马店,传说是刘备路过时歇马休息的地方。

三义庙
原名三义祠,位于成都市提督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毁于香火,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再度全面修复。庙内祭祀刘备、关羽和张飞。庙东部原有丞相祠,祀诸葛亮,后毁。民国时,成都最早的肥皂工厂“益州工业社”就设在庙内,解放后又在这里办小学。1981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三义庙迁建在成都武侯祠内。

三圣祠
在青年路附近,是纪念刘、关、张的祠庙,附近因此而建有三义宫,是老成都有名的剧场,过去,很多川剧名家都在此登台演出,现三圣祠、三义宫均不存,仅存三圣祠街名。

五块石
传说是修建刘备陵墓时剩下的余料。现五块石已不在,仅存街名,其址在一环路靠近武侯祠附近。

娘娘庙
亦名广生宫,位于西马道街50号,与文殊院一墙之隔,是纪念刘谌之妻的古庙。相传这里曾是刘谌的家庙,其后妃夫人在此祭拜祖先和神灵。蜀亡时,刘谌不堪亡国之辱,在这里杀妻告庙,然后到惠陵自杀殉国,以此明志。此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于咸丰末年,占地约2.6亩,原有藏经楼、斗姆殿、真武殿等29间房,毁于文革期间,现仅存1间半,不足20平方米。其余庙房被道教协会租给居民,因此庙门不存。刘谌与其三个妻子的神像深藏在蜿蜒曲折的居民院落之中,由一位年过八旬的道姑主持。附近曾有娘娘庙街,现已不存。

洛带八角井
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相传刘禅好游山玩水,一日他来到距成都20公里的东郊某镇,见镇上有一口八角井,造型别致,水波涌动,鱼儿遨游自如,他就趴在井口,看得入神。侍卫们担心他落入井中,从其后面拉住他的衣角,不慎将玉带拉掉,落入井中,从此,这座小镇就被称为“落带”镇(又称洛带镇)。至今,在当地的民俗博物馆门口,还可以见到这口井。

惠陵
在成都武侯祠内。223年4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诸葛亮亲自扶灵柩回成都,葬于南郊。刘备的两个妻子——阿斗的母亲甘皇后和吴壹的妹妹穆皇后——合葬于此墓。如今,陵墓四周绿树成荫。封土高12米,周长约180米,占地近2000平方米。墓前有清乾隆年间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碑。陵前建有寝殿、神道、门厅和照壁,坐北向南,在一条中轴线上,肃穆庄严,浑然一体。

诸葛亮故居、祠庙、遗迹

自214年诸葛亮随刘备入主成都,到227年率军北伐,出屯汉中,前后约13年,他的主要活动都在成都。223年之前,刘备频繁外出打仗,诸葛亮留镇成都,总督后方。他一面为前线足食足兵,一面健全制度,厉行法治,消除弊端。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开府治事,百废俱兴。他“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使成都空前繁荣。因此,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深深烙入蜀地人民的心中,有关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也特别多。

成都武侯祠
234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军中,举国哀痛。263年,朝廷允许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的诸葛亮墓旁建立了第一座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故得名武侯祠。4世纪,李雄称王四川,成都少城内建有
武侯祠。
5世纪,南郊刘备墓附近又建一座武侯祠。到唐代,已成为文人墨客吟诗凭吊的胜地。明朝初年,蜀王朱椿游武侯祠,见祠内香火旺盛,拜祭者络绎不绝。相反,刘备庙却门庭冷落。作为帝室之胄,他心中忿忿不平。于是,藉口武侯祠与刘备墓太逼,不合君臣礼制,下令废武侯祠,迁诸葛亮像于刘备庙内。明末,刘备庙毁于兵燹。
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了兼顾君臣之礼,重建君臣合庙之武侯祠于原址。门额大书“汉昭烈庙”,刘备殿在前,孔明殿在后,形成今天的格局。由于诸葛亮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更深入人心,人们仍习惯称此庙为“武侯祠”。

武侯祠

诸葛亮丞相府
诸葛亮在蜀14年,其处理公务的地方,先后为“左将军府”、“丞相府”两处。具体方位,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据推测,刘备入川后住进原益州牧刘璋的州牧署(现人民南路展览馆位置),将州牧署改称左将军府。214年,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于是,他就在左将军府内办公,约在今人民南路展览馆附近。
221年,刘备称帝,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由于刘备没有新建皇宫,仍以左将军府为皇宫。“尚书”是皇帝的最高机要秘书,诸葛亮必然在宫内办公。所以,刘备当政期间,诸葛亮没有修建府第。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其丞相府离皇宫不远,约在今红照壁一带。

诸葛亮观星台
在正府街。此地自宋代以来,为历代成都府衙署所在。据《太平寰宇记》载,蜀汉在此建观星台,传刘备、诸葛亮曾于此观星。

诸葛亮点将台
在蜀都大道东风大桥附近,有“点将台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操练军队的地方。这里还有点将台东街、西街、北街;点将台东一巷、二巷、西一巷、二巷等。

九里堤
位于市区西北部,现仅存38米土埂。原堤从现存残提处一直延伸到今北门龙王庙,长达九里,故名。

都江堰
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他视都江堰为天府之国的命脉,如何发挥其作用,直接关系到蜀汉农业的丰歉,关系到“兴复汉室”,逐鹿中原的大计。因此,诸葛亮特别重视对它的维护。
诸葛亮在都江堰设“堰官”,创专职官员管理都江堰的先例。在北伐期间,蜀国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仍然派一支上千人的兵力,专门负责维护都江堰,有力地保证了西蜀地区的农业丰产,使北伐曹魏有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在二王庙东侧,有一条蜿蜒起伏的古道,直伸“玉垒关”。传说,蜀国大将马超曾在这里屯兵,因此后世又叫它马超坪。

葛陌
在今双流金花乡,为诸葛亮的旧居。诸葛亮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就是指这里。《元和郡县志》载:“诸葛亮旧居在双流县东北八里,今谓之葛陌。”唐代的双流县治,即今治所,其“东北八里”为现金花、九江两江交界处的葛陌村。
葛陌,即指诸葛桑园和田间的小路。村中有井一口,当地人称为诸葛井。相传,诸葛亮的第三子诸葛怀“归志牖下”,在其先父的葛陌自耕自食,过着清净澹泊的生活。西晋泰始五年(269年),王览为晋太傅,受诏访录天下故汉名臣的子孙,要他们服务于晋王朝,赴阙封官受秩。传说,他也曾经到过双流葛陌,在诸葛亮的旧宅拜访过诸葛怀,请他出山做官,被婉言拒绝。葛陌曾建有葛陌庙,当地居民四时祭拜诸葛亮。今葛陌庙已毁,仅存一片稻田。

邛崃火井
位于邛崃市火井镇。西汉时,临邛煮盐工业很发达。汉武帝元狩元年(122年)于天下郡国设置盐官和铁官时,临邛也设置了盐铁官。后来,临邛在开凿盐井的工程中发现了天然气,并利用它煮盐,临邛火井即由此而名著天下。

孔明造兵器旧址
《诸葛亮集》引《读史方舆纪要》云:“铁溪河自邛州流入新津,注于江,相传诸葛武侯曾烹铁于此。”相传在郫县横子山,就有诸葛亮制造兵器的遗迹,此书又说:“铁钻山在崇宁县西六里,武侯铸铁钻于此,以造军器。”

关羽遗迹与关帝庙

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又是财神,在民间倍受推崇。尽管关羽一生从未到过成都,成都却留下不少与关羽有关的遗迹、关帝庙。

玉泉街关帝庙
俗称老关庙,即古关帝庙。相传昔为玉泉古刹,以《三国演义》中关羽死后在湖北玉泉山显圣故事而得名。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成都人在原玉泉古刹旧址建了关帝庙,铁铸关羽像,四时祭拜。庙内有古井曰玉泉,这条街即被称作老关庙街。清光绪年间,老关庙街和东段的女儿街合二为一,根据关羽玉泉山显圣的故事,改称玉泉街。清代,庙多为武官聚集宴会之所。民国十八年,国民党军旅长蔡海珊以慈善为名,就庙办学,庙宇被拆,街名依旧,沿用至今。

小关庙街
东接马镇街,西至东通顺街,长210米,因有关平庙而得名。街北也有一座关帝庙,又名圣帝宫,专祀关羽。庙均毁,仅存街名。

城厢镇武庙
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东街。原在镇北隅,始建年月不详。清嘉庆中金堂县令谢惟杰迁建于此。自1804年秋至1809年夏修建,历时五年,包括请名家塑像在内,费白银1万余两。现存正殿、两庑、月台、丹墀、前厅。四合院布局,正殿三楹,重檐歇山式顶。198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相关遗迹

蜀汉政权在历经半个世纪,给成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人为了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追思他们的高风亮节,前前后后修建了不少相关的墓、祠,留存下许许多多的三国遗迹,为成都这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景观。

龙泉张飞营、关索寨
位于距龙泉驿镇东5公里余之简阳市武庙乡烂田村与团堡村交界处。这里是成都通往川东的古通道。山泉铺侧龙泉山脊背上有座峰岭,民间传说张飞曾在此安营驻军,故称“张飞营”。张飞营沿山脊长梁扎营,连绵3.5里左右,直到石门垭一带,可容纳数千兵马,在当时堪称为形胜之地。

张飞桥
是一座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青石古桥,位于龙泉驿区兴龙镇宝狮村。传说张飞曾经在这一带驻兵、放马。他经常路过这里的小溪。每逢下雨涨水,溪水漫溢,行人无法通过,他即命部下在此修建石桥。数十年后,蜀国大将姜维也在这里驻军,出于对前辈的敬仰,他专门派人维修此桥。桥边曾经立有石碑,记述石桥的渊源。现在,这里一片荒凉,石阶古道长满青苔,人迹罕至。在杂草蔓枝中,碑帽、碑座散落其中,弯如弦弓的青石桥更显岁月沧桑。

金华街
街北曾有桓侯庙、甘露寺,街西口外500米有白马庙,明代参政郭斗建,清初毁,后重建。现庙、寺均已毁。
大邑子龙庙、赵云墓
位于大邑县城东郊银屏山麓。赵云死于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追谥顺平侯,葬大邑。子龙墓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周围是用砖石砌成的梅花女墙,古柏森森。子龙庙原名汉顺平侯庙,又叫将军庙,占地10420平方米。祠宇建起后,几经兴废,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后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迭次培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庙内空地上兴建郊外公园,自县东门至祠宇修筑马路,路旁植垂柳,路端树牌坊,坊额题“郊外公园”。园内有护荷池,筑月台,平梅坪,增修小沧州,添造因山阁。祠前有戏台,祠后有子龙墓。“文革”中被毁,仅存殿堂、坟墓、因山阁、小沧州和荷亭。198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熊猫故乡

成都,是熊猫的故乡。因为在这里,曾经是濒危动物的熊猫坚强活了下来,并延存到今。在成都大熊猫馆中,中国政府斥资养了100多只大熊猫。在这里,大熊猫得以繁殖和延续。

成都的城市名片:大熊猫

大熊猫是谁发现的?
尽管在大熊猫的故乡,当地人一直就对这种动物有着广泛的兴趣,而且,认识这种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有文字记载的岁月。但是,真正从科学的意义上给这个动物做出明确的区分与辨析,却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的事了。
发现并给大熊猫命名的,是一个法国传教士,他的名字叫爱尔芒德?戴维。1862年,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7年以后,他在四川西部的邛崃山脉一个叫穆坪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当地人管它叫“白熊”的动物。欣喜若狂的他通过研究确信,这一定是熊类中的一个新种,而且只有中国才有。他立即将这个动物的标本和描述报告寄给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并在该博物馆的公告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报告,按照习惯,这种动物被正式命名为“大熊猫(Giant panda)”,在拉丁文中,则把他的名字嵌了进去。

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
东拉山大峡谷中的赶羊沟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的地方。该峡谷地处夹金山麓、青衣江源,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夹金山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同时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之一,与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巴朗山、夹金山等地区和景区构成了川西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为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大熊猫而兴建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大熊猫繁育科研机构。基地建成了科研大楼、开放研究实验室、兽医院、兽舍和熊猫活动场、天鹅湖、大熊猫博物馆、综合服务部等基础设施,形成竹木苍翠,鸟语花香,集自然山野风光和优美人工景观为一体,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至今基地共繁殖大熊猫32胎,产48仔,成活28仔。
为了达到保护大熊猫物种,壮大其种群,最终将大熊猫放归野外的目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第二、三期工程建设中,为大熊猫修建了仿野生的生态环境。
该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和灌木,该基地正在计划扩展3000亩土地,建成模拟的大熊猫野外栖息环境的半野生放养区,为最终将大熊猫送到大自然作好准备。

成都方言

方言,是包围着城市的气场。只要你生活在这个城市,你就无法回避方言的滋润。成都人在数千年的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语言,如潺潺流水一般,一直没有停息。机趣、幽默、通俗、精辟,成为了成都方言的最大特色。从成都出土的说唱俑,到源远流长的川剧艺术;从方言电影《抓壮丁》,到散打艺人李伯清,成都方言永远都那么新鲜迷人。

这一段话正是幽默成都话的真实写照:“黑不说黑,要说曲黑。白不说白,要说讯白。甜不说甜,要说抿甜。苦不说苦,要说焦苦。重不说重,要说邦重。轻不说轻,要说捞轻。酸不说酸,要说溜酸。湿不说湿,要说交湿。烂不说烂,要说稀烂。淡不说淡,要说寡淡。辣不说辣,要说飞辣。哭不说哭,要说惊叫唤。”

成都话作为汉语北方方言的一种代表性方言,狭义的成都话是指流行于成都市及附近地区的方言,属西南官话中的四川方言成渝片;作为西南官话的代表性方言,有时广义的成都话也用来指代西南官话(流行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方言)或四川方言。

分布地域
成都市城区、近郊。成都平原上,成都以北的大多数城市,如德阳、绵阳、广汉等地使用的方言也通常被归入成都话。但成都以南、以西的大多数地区(比如崇州、乐山)方言与成都话差别很大。

主要特点
成都话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拥有北方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征:
古全浊声母清化。“拜”和“败”“富”和“父”“旦”和“蛋”“贵”和“跪”“救”和“舅”,每对字的声母没有区别。平分阴阳,有阴平和阳平,比如“衣”、“宜”的读音便不同。

川剧戏曲

川剧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川剧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

川剧演变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组成川剧戏曲声腔的5种声腔:高腔、昆腔、胡琴腔、弹戏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地民间灯戏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变脸

川剧流派
川剧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流行地区区分为四派: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贝调”;二是“资阳河派”,包括自贡及内江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校多;四是“川东派”,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

川剧唱腔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川剧绝活
变脸:它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水袖:古人云:“长袖善舞”。故川剧中水袖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舞蹈、为了表演、为了美化。是为了舞台表演和美化动作的需要,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衣袖的延长和夸张。
喷火:它是川剧演员的一种表演特技。一般都是描写妖魔鬼怪的角色,用来突出舞台效果,使其形象更加逼真,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喷火

川剧脸谱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是各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

曲艺

四川曲艺是以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以前。成都作为西川的省会巴蜀文化的繁衍之地,自然汇聚的各方四川各地曲艺。

四川曲艺演变
四川曲艺是以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以前。1959年成都近郊出土的几尊东汉陶制说书俑,“击鼓说书,喜形于色”,可见当时说唱艺术就流行了。唐宋时期,四川民间说唱艺术更盛,且文化性更强。宋朝人岳珂就说:“蜀伶多能文,徘优率杂以经史。”清代,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与外省传人的说唱艺术相融合,在语言、曲调、题材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品种多样又有浓厚的四川乡土气息的四川曲艺。
四川曲艺,品种多样、各具风采,主要有以下几种:

四川扬(洋)琴
演唱时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因而得名,素有“坐地传情”的嘉誉。最早的扬琴由盲艺人用情真意切的演唱和琴声来刻划人物形象,描述故事情节,表述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流行于成都、重庆等地。后来,四川扬琴吸收了川剧和四川清音的长处,通过唱和道白,将叙事、抒情与戏剧表演融为一体,有层次地表现故事情节。

四川评书
书以说为主,明代以后流行于四川各地,它与北京评话、湖北评话、上海评书、扬州评书齐名。据《成都通鉴》记载,最早的四川评书是在市井搭棚设台,台上置“评书” 二字的方形灯笼。说书艺人借用桌子、醒木、折扇、贴子等道具,以语言吸引听众,配以表演动作,加深听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四川谐剧
民国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型曲艺品种,由王永梭于 1939年首创。其特点是采用话剧手法,以博笑为手段,采用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置严肃的主体于轻松活泼的笑料之中。一个演员、扮演一个角色(有时儿个角色)、表演一台戏、其他人物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和神情,显示他们的存在,有些类似单口相声、独角戏和单簧,被誉称为“一人上场、满台生辉”。

四川竹琴
竹琴又称道琴,原是道士劝善说道时用的一种古老说唱艺术,以竹筒鼓、简板和碰铃为伴奏乐器,民国初年始称竹琴。竹琴一般由一位艺人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竹琴在四川各地广为流行,1914年,梁平、江北二县还举行过“竹琴大会”,各地艺人云集献艺,轰动一时。幼年代,竹琴艺人贾树山(人称“贾瞎子”)吸收川剧和扬琴唱腔,丰富了竹琴的表演技能,创造了人们喜爱的“贾派”艺术。

四川相书
四川相书又称“隔壁戏”,凭口技演出,用一顶布帐子将演员和观众隔开,演员置身帐中用口技和折扇、铜铃、莲花落等道具摹拟各种声音,描绘故事情节和环境,虽只有一人表演,却能同时扮出人物对话(有时十几人对话),器物相击等各种声音。观众隔帐聆听,如身临其境。其表演节目颇为幽默,人称“滑稽相书、话中有话。”

四川清音
民间又叫“唱小曲”、“唱琵琶”、“唱月琴”等,是一种叙事体的说唱音乐,清朝乾隆年间由四川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演唱者多为一人,左手击板,右手敲打竹鼓以掌握节奏。虽是方言演唱,很讲究字正腔圆,清丽宛转,顿挫抑扬,要有说话般的歌唱,又要有歌唱般的说话。清音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伴奏者有时也搭腔几句配合演唱。

四川金钱板
金钱板又称金剑板、三才板,一般由单人演唱,以唱为主。道具是三块竹板,讲究打板的技巧,既可打出千军万马的雄壮气势,又可打出清风流水之委婉,配合说唱故事,一般用“红鸾袄”、“富贵花”、“江头桂”、“满堂红”。等四种唱腔配合手、眼方法,表现喜、怒、哀、乐,形式活泼,富有表现力。
此外,还有荷叶、花鼓、盘子、车灯、莲萧、莲花落、方言相声等,也各具特色。

休闲之都

提起成都,就会想到竹桌上哗哗作响的麻将,茶馆里一杯香醇的绿茶,街头随兴的啤酒卤味和滚汤红油中翻滚的小菜——成都平民的滋润生活让这里成为国人公认的“休闲天堂”。

锦里

茶馆生活
饮茶习惯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吃完早饭,而今天恰好没什么活动的人们便纷纷涌向茶馆。茶馆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功能:摆龙门阵、打牌、休闲、品茶、谈业务。

坐在茶馆中,茶客们可看川剧、可听清音、可溜鸟、可打盹儿或者看看闲书、录像片、要么就两三个人凑在一块儿摆龙门阵,不时还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游走其间,大家都消遥自在,自得其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可以深深感受到社会群体的亲和,感受到成都茶馆儿的浓浓的地方特色。此外成都茶馆儿还有着不容小觑的社会功用,它起着“会客室”、“俱乐部”和“民事纠纷调解处”的作用。旧时成都市民的住处不宽敞,有客来时,谈话不方便,于是主人手一挥:“走,吃茶去”,人们也习以为常,欣然前往。至于“俱乐部”,中山街茶馆的“鸽市”,“百老汇”的“雀雀儿市”自不必说了,它们本身就含有“信鸽”、“雀雀儿市”俱乐部的性质,其他的比方说专门下各种棋的、唱“围鼓"的等形成的俱乐部茶馆也很常见。

四川茶馆除了卖茶,还卖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后的茶馆还增加了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赏花赛鸟,以至于唱卡拉ok、看录像节目等,内容愈来愈时髦、新颖,但它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
成都茶馆的“三件头”指瓷盖、瓷碗、金属托盏。托盏中间有一圆形凹坑,瓷碗角正好嵌入,不易翻倒,又称茶船。“三件头”的优点是茶碗体积适中,上大下小,添水时可将碗内茶叶充分翻卷;盖而不严的茶盖即可保温,又能透气,并可用来搅动碗内茶水,调匀茶味,而且隔着茶盖饮茶,可免茶叶入口;茶船托稳碗底,便于端放,又能避烫。

麻将之城

在外界人眼里,成都已然成了麻将之城。以至于有人说,如果你要找一个成都人,要么他在麻将馆,要么他在去麻将馆的路上。成都生活节奏比较缓慢,爱打牌的人是出奇的多,有通宵麻将、工作麻将、宰兔麻将、丧伙麻将、喜麻将和老妪麻将……到了大周末一半人留在城里打麻将,另一半人出城去为的是找个地方打麻将。按成都喜剧明星李伯清的话说就是:全城一片麻,家家二五八。

在成都虹口的漂流区内一到盛夏就摆放起数十里的遮阳伞和麻将桌。周末,市民纷纷驱车来到这里,拖掉鞋子,挽起裤脚,把脚泡在冰凉的河水里,围坐在水中的麻将桌上打牌喝茶休闲避暑,很是惬意。

麻将的来历,没人能说个明白,但麻将在成都,确实风行盛世。成都人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一副麻将,而大凡单位搞活动,家里宴请客人,都免不了一场方城大战。麻将,已经成为成都人休闲娱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哪个成都人敢打包票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打过麻将,因为在成都,这是极不现实的。大到官场,小到市井,联络感情,沟通信息,打通“关节”的最好方式,就是打麻将。请客聚友,酒足饭饱之后不打麻将,绝对是留不住客人的。麻将的出现,给法律工作者带来了不少难题。首先就是如何介定赌博与麻将娱乐的界限。二是打麻将带来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在成都,为了打麻将而不顾家人,造成不幸的事经常出现,而为了麻将桌上几元钱输赢而提刀弄拳,血刃相见的事也不新鲜。

成都也因此创造了几个世界之最:一是打麻将人之多之最;二是麻将普及之广之最;三是麻将大赛之最;四是麻将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之快之最。可惜这些都登不上大雅之堂,尚不知道是给成都添光还是摸黑。成都的麻将,已经衍生到各行各业,各色人等,越演越烈,甚至已经成为收受贿赂,腐蚀官员,腐败贪赃的工具和途径。成都麻将,到底是蜀中文化的精髓还是糟粕?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节日和重大活动

成都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为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表演,还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热闹非凡。

黄龙溪火龙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双流县黄龙溪古镇的火龙灯舞源远流长,起源于南宋时期。其活动内容包括烧火龙、彩龙表演、南狮表演、漂河灯、燃放孔明灯、燃放烟花爆竹、听川剧座唱等。

成都花会
时间:农历二月。成都花会始于唐宋,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届时,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都会被运到青羊宫,进行展销。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又传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

成都国际桃花节
时间:公历3月中下旬。天府春来第一花,非龙泉桃花莫属。每年三月,国际桃花节都在这里隆重举行。此时的龙泉山桃花盛开,灿若红云。桃花节期间,除了大型文艺演出外,还有花展、招商引资洽谈会、水龙节等活动。

天彭牡丹会
时间:公历4月初至5月中旬。彭州市位于成都北部,古称天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牡丹花培育基地。为沿袭唐宋以来的民俗,彭州市于每年四、五月举办牡丹盛会。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之外,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土特产品展销会等。

都江堰放水节
时间:清明节。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活动完整地复原了古代的祭祀仪式,由身着古装的水利官员朗读祭文,歌颂二王(李冰及其儿子)功德,然后举行放水仪式。

新津龙舟会
时间:端午节。新津县的南河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将历年的龙舟盛会办得红红火火。龙舟会除龙舟竞渡等传统节目,还有龙舟造型表演,彩船夜游等活动。

望丛祠赛歌会
时间:农历五月十五前后。郫县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前后都要举办赛歌会,会场在望丛祠。参赛的歌手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以唱山歌为主,大多是自编自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新都桂花会
时间:中秋节前后。新都桂湖桂花飘香时,又正是满湖荷花盛开时。桂花会期间,人们游园赏桂、参观文物书画展览,城内还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展销地方名小吃,举办富有方地特色的歌舞、戏剧表演。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时间:每年不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集“商品展销、经贸交流、招商引资、理论研讨”于一体,秉承西部地区共办共赢的宗旨。

中国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
时间:每年10月-11月间。中国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以“国际影响、市民节日、旅游实效”为宗旨,围绕促进成都餐饮、旅游发展,努力打造“成都生活方式”概念,争取更多游客和市民参与成都生活方式体验。

  分类导航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甘孜   凉山   阿坝  
  最新文章 火车查询 特价机票 电子地图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行程推荐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交通介绍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休闲游玩参考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住宿参考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购物参考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美食参考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景点详述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最佳体验参考 
  •  
  • 四川旅行古蜀栈道游广元旅游攻略初访参考 
  •  
  • 四川旅行三国文化游广元旅游攻略行程推荐和提 
  •  
  • 四川旅行三国文化游广元旅游攻略交通参考 
  •  
  • 四川旅行三国文化游广元旅游攻略住宿参考 
  •  
  • 四川旅行三国文化游广元旅游攻略特色美食 
  •  
  • 四川旅行三国文化游广元旅游攻略景点推荐 
  •  
  • 四川旅行三国文化游广元旅游攻略最佳体验参考 
  •  
  • 四川旅行生态休闲游广元米仓山攻略行程推荐 
  •  
  • 四川旅行生态休闲游广元米仓山攻略交通参考 
  •  
  • 四川旅行生态休闲游广元米仓山攻略购物参考 
  •  
  • 四川旅行生态休闲游广元米仓山攻略沿途住宿参 
  •  
  • 四川旅行生态休闲游广元米仓山攻略美食参考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24 旅游攻略 乐享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内容搜集自网络,如您发现本网站某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