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骑行方法
在车队行进中勿作出突如其来的举动,一定要保持稳定的骑乘动作。自行车车队行进中没有什么比出现一个毛毛躁躁的车手还会扰乱整体车行进度的了。有些人会作出突如其来的举动,使整个车队中的成员的安全受威胁。不管任何情况都应该保持动作流畅及预先掌握路况的骑乘原则,车队行进是一种相当需要互信的运动。
在车队中不要放开双手骑车,一定要保持将手掌置于刹车握把、下弯车手柄或接近竖管的车把顶端在车行之中。之所以万万不可把手置于休息把上骑车,有好几项理由:首先,你会被其他车手责骂,虽然这已是老掉牙的问题,但犯这些毛病的人仍是大有人在。第二,放双手意味着你主要是用手肘来控制车行动作,其操控性远不如将双手置于握把上——着并非是让你在集团中受欢迎的方法。最后一点,若遇上紧急事件,由于你的双手离刹车握把过远,你还得骤然坐起来找寻它们的位置。当然了!在车队行进中,我们是不会想到要减速的,但如果真有需要时,你就得手忙脚乱地找刹车了。
不要在爬坡时变换至最高档齿位,一定要选择可以让你顺利通过坡段的适当档位。在穿越艰苦路段的时候,常有人会因受不了而变换至大齿位。虽说,如果维持冲力,在你碰上石头或树根时可较顺利跨过;但反之,若你的速度不够快,就可能会“原地踏步”了,如果你的体力够强且技术也足以应付上坡路况的话,当然很好,但是一旦你的齿位换过了头,那就会一下子就停在半路上了。所以在爬最陡的上坡时,最好将齿位再低一些为宜,在遇到石块或地上突出冒出的突出物时,便可游刃有余的撑过障碍,而不至于拖着沉重的脚步过不去。
不要到上坡就死命的踩动踏板,一定要善用齿位变换,使你在上坡时施力情况维持稳定。你过去&的骑法可能也和这些人一样——每遇到上坡就猛力冲刺,并将臀部挪离车座,拼命猛踩。这样不但会破坏集团的连贯性,也会害每个人都累断了腿。即使在最轻松的比赛中,到了最后十里路程时,大伙也常会因疲累而落队,爬坡是一段很艰苦的阶段,但在此时最重要的不是拼命想跟上主集团,而是要设法维持速度的稳定。在比赛过程中不要有过分的英雄主义行径。
不要死盯着路线或路上的障碍物,一定要专注于你单车的行进动线。你是不是也曾在行进中发现大石头,明明想避开它——但却不偏不倚的朝它撞了上去?理由很简单:车子的动向是随你的视线而移动的,如果你的眼睛盯着障碍物不放,你的单车便会自然而然地朝它行进,战斗机飞行员称之为“定向地标”——只要他们全神贯注于地标上,便能正确返航,在陆地行进中,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形,解决之道便在于把目光焦点放在前头路况良好的路线上,千万保持心无旁骛,自行车便会十分神气地自动随着你的视线前进。
爬坡时不要突然站起身来骑,一定要以缓和平顺的动作,慢慢的将臀部挪离车座。当你突然站立起来爬坡时,你的自行车会有轻微的后顿倾向,车身左右摆动会抵消前轮的动力,或者,最起码也会把同行的伙伴吓出一身冷汗。如果你不断以这个方法在行进中骚扰同伴,你在车友之间的风评势必很差。平顺地从坐姿站立起来,将齿位变换至比你坐时还重一、二齿位,配合踏板的上、下转动,向上、向前转动臀部,并使臀部离开椅座,让你的体重顺着踏板转动,同时不要死握着车把不放。你的目标是要能从坐姿到立姿变速一气呵成。
转弯时,内侧踏板不要在下面,一定要将重心置于外侧踏板。最令人捏把汗的莫过于见到车手在过弯时,将内侧的踏板向下,再几公分就触地了。一旦踏板撞及地面,后轮就会碰到路面,发生不折不扣的摔车事件。要安全地过弯,在你接近转角时便得停止踩踏的动作,让外侧的踏板朝下(如果你要左转,则将右踏板朝下;反之亦然)。踩着踏板的同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车身外侧,并微提车座。确定内侧踏板在上,以远里伤害。另外再把重心放低,才能安全帅气的过弯。在交通高峰时段,选择空置的停车区多多练习你的过弯技术。
不要绷紧上半身,没命地骑车,一定要放松手掌、手臂及脸部肌肉。你可能有过跟在紧握车把骑车的车手之后的经验,他的肌肉过度僵直、指关节变白、手肘僵死、牙关紧闭、颈部青筋外露,如果你也是个这样的车手,给你个良心的建议——放轻松,试着将你的上半身当作车上的另一个避震器,放松肩部及手臂来吸收路面传来的震动,如果你在紧绷中的车把上作轻触的动作,可能会造成刹车握把咬死,这样突然的改变会传至前轮而导致摔车。
不要在你取得车队领先地位时加速,当你在先头位置时,一定要保持集团速度的稳定不变。车队在速度稳定时表现最佳,其中有些要领要叮嘱骑在前头而缺乏经验的车手,也许加速可以炫耀他们体力有多么强,或者在看到一长列的车阵被甩在后头会感到很过隐,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冒然加速,这样的加速会造成和后头车队间距的加大,而使原本在车阵中能较轻松的车手们疲于奔命。告诉各位一个小秘方:当还位在车阵的第二顺位时,先检视你的路码表,看看集团前进速度为何,当你争到领先地位时,保持相同的速度就行了。
不要让车阵间距拉开,一定要保持跟在前车的车轮之后。另一个简单但又很重要的车队行进技巧:紧跟住前车车轮。如果你在车队中间位置,而又与先导车脱离,这会让你再花上不少力气才能迎头赶上,而在你之后的车手都会如此辛苦,倘若你实在落队太多,后头的车手将超越你,自行赶上他们各自的目标。所以最好是花点力气平顺地跟上前车,并与前车保持150CM宽的间距,不要因一时偷懒,后面才花更大的力气去追回10-20米的间距。反正要不就现在多费点力气,不然就得在后头才辛苦。
不要与前车车轮并行,一定要骑在前车后方一至三尺处。大部分的连环摔车或二车相撞,都是其中有一名车手将前轮与后一辆的车轮并行做造成。如果领头车手突然转向或骑偏了,尾随的车手便会迎头撞上,“碰!”,所以要随时保护自己的前轮,把它看成你最珍贵的东西——脆 弱、稀罕、金枝玉叶,不让任何东西碰触到它。你的前轮应该是像在一个 隐形的力场里兀自转动才是。
不要在雨中硬骑,一定要学习一些在潮湿路面过弯的简单技巧。如果你有观看98年环法赛在Epic山区这站比赛的话,你或许会注意到选手们深受湿滑状况所苦。这些职业车手是如何以超过时速六十公里的速度,在湿滑的情况中于下坡路段及惊险的弯道中奔驰?#在直线路段加速。在过弯前先带刹车,缓慢通过弯道后先将车身摆正再加速。当车身过于倾斜有滑倒之虞时,得一次将前刹握死。#配戴护目镜。镜片可防止砂硕触及眼睛,如果能保持视线清晰,你便能安全地享受骑乘之乐。#将内胎稍微曳压,并还用较宽之外胎。如果发现天色即将下雨,就要改用雨地专用外胎。#多多练习。不一遇到下雨就噘着嘴,躺在家里睡大觉,选一处停车场练习过弯,感受你的轮胎在各种不同状况下的抓地力如何。#在过弯当中适切地分散身体重量。让你的上半身尽量接近上管,臀部微往车座后方挪动,放松手臂及肩膀。要是你一紧张,大概 就很难控制住侧滑的现象了。#骑乘登山车到各种路况中尝试感受:轮胎于湿地打滑时,如何才能在轻松且自信地稳住车身。
不要直盯着前方车手不放,一定要环视正在跟上的几位车手。当骑得很辛苦或很疲倦时,你的眼光可能会变得有些呆滞,只盯着在你正前方的车手打转。但如果这时在前头发生摔车或有人突然转弯,你会因没留意到而来不及反应。Len Pettyjohn,Coors Light职业自行车队的前任教练告诉他们的车手:如果你死盯着你前头车手的后轮,在你撞上人行道之前,这将是你所见到的最后一幕了。破解 之道十分简单,保持头部抬高,视线穿越在你前面的车手,这样你便能看清前方路况,趁时间还充裕时,提早对异状或危险因子作一些处置动作。
勿全程以坐姿爬坡,一定要适时变换臀部位置,并偶尔采用立姿骑乘。要爬长程上坡道有一个技巧可以最省力,要诀十分简单—— 但许多的车手都会忘记每隔几分钟便以立姿及坐姿轮流交换骑乘,倘若你的位置一直不变,同一块肌肉将很容易疲劳,且你的效率及骑车乐 趣也会消失殆尽,故以坐姿骑了几分钟后,就变换到较大齿位,改一立姿骑一会儿,摇摆车身后半部,同时身体微向前倾,让体重向下作 用在踏板上,过几分钟后,再换回坐姿,并退回较小的齿位;在到达 坡顶前,全程反复运用这个要领,如此一来,你会觉得比较轻松,而且也较不劳累。
不要强行顶风前进,迎面遇到强风时,一定要聪明地闪避,并耐心等候风势减缓。一年之中有许多时候,我们都得在大风之中骑车,以下是如何与疾风周旋的方法:#采取out-and-back的骑法,以叉开的外侧脚切入风势,这个动作一开 十分辛苦,得利用风势作为抗力,后以步行的速度倒骑。江湖一点绝,从这个姿势再将脚变回原来样子并不至于太难。 #不要变换至小齿位。如果你想一如在平静无风的路上一样地以大齿位维 持正常速度的话,多半是会大失所望。最好还是乖乖的把齿位降低,保持踩踏的节奏,这方面你不单要有实力,还得要有更佳的训练才行。 #压低身体,正面的迎风面越小越好。当你在让你的手碗休息时,将 你的手臂垂下,环靠在刹车握把上有。假如你是独行骑士的话,可以 使用aero手柄。维持背部平直,头抬高,这样才能看清路况。 #要有坚强的意志。无情的强风相当容易折损一位车手的意志。所以要不 断激励自己,你的体力更胜于风力,而且你对迎风状况的处置非常高杆。
车辆选择
环岛单车
最适合环岛的单车就是你最熟悉、可靠的单车。
环岛单车选择
一般车种大致有“女士车”、“通勤车”、“卖场车”这几款。要用这类车款环岛也是可以,但除了会骑得比较辛苦外,风险变数也会比较高。
女士车、通勤车适合在没有风阻的都会地区短途骑乘,其车架的设计让上下车、停车也很方便,但因为骑乘的姿态比较直挺(像坐姿),身体的迎风面积大,风阻也就比较大,如果骑到没有大楼的郊区、海边遇到逆风的话,会很明显感受到风阻,骑得会特别辛苦。
女士车,骑乘姿态较挺,风阻较高。公路车,趴着骑,风阻较低。
另外身体重量大部分都分布在屁股上,也不适合久骑。再加上这类单车通常都没有变速装置,一种齿比要应付环岛的各种上下坡地形,不是遇到太陡的坡踩不上去,就是遇到下坡会突然踩空。此外,因为大部分轮轴不是快拆设计,破胎要补或是要拆车打包,都需要靠工具来卸下轮框,比较不方便。
现在许多大卖场也有贩售入门山地车,不但有前避震,也有变速装置,而且价格都相当便宜,但品质较不稳定,也没有车行专业的售後服务。有些来路不行的车架,或是不明小厂设计的零组件,没有经过完整的品质验证测试,长途骑乘的风险会比较大。你绝不希望当你骑在苏花公路时,发生落链?煞车故障?轮框歪掉…等状况吧,所以不太推荐用卖场车来环岛,除非有上路测试过一段时间,并有把握确认它的品质是没问题的。
专业车种
专业车款大致分“公路车”以及“山地车”,这两种车特性很不同,简单来说,公路车较轻,速度较快,骑乘姿态往前趴可抗风阻,但价位较高。山地车多半有前轮避震,骑起来相对公路车舒适,且有较多平价的车种可选择,但重量较重,速度较公路车来的慢。因此要选公路还是山地车来环岛,得看你环岛目的与规划而定。单纯想要有速度、有效率、挑战型态的环岛,公路车是首选。想走马看花、随停随拍,到各个景点晃晃,山地车较为适合。
以对抗风阻、减轻重量、增加骑乘效率而设计的公路车,速度虽然较快,但骑乘姿势不太舒服。
前轮有避震器是登山最基本的配备,在颠簸的路面骑乘较舒适,操控性也比公路车佳。但因为较重,速度与骑乘效率比公路车差
折叠车
小轮径折叠车携带方便,机动性高,可以到了某地後,寄放单车或是坐其他交通工具做定点深入旅游,理论上也是很适合单车环岛。但由於它的轮径小,比较无法维持巡弋(不踩踏的话,可以维持前进的时间),导致骑乘效率不够好,长途骑乘会比较辛苦。另外车架小的原因,也无法携带太多行李。
旅行车
近年来单车运动盛行,也带动了单车环岛、旅行风气,所以有些单车厂针对这类骑乘主题,设计出适合长途骑乘的单车。这类的车款主要着重在舒适度、安全性与行李挂载扩充,货架甚至马鞍袋都帮你装好,几乎不用任何改装,行李放上去就可以展开一段单车旅程啦。
专为长途旅行骑乘设计的美利达Wolf
熟悉你的单车
熟悉你的单车是长途骑乘首要做的功课,例如:
遇到爬坡时,不需要特别思考或是看变数器指示的档位,手指就能很自然反应,快速切换到适当的齿比档位。
下坡时,能利用煞车掌握下滑速度,不至於加速到失控,也不会突然煞车过重导致前滚翻。
遇到下坡大转弯时,有时迫不得已需要稍微“压车”,这时要能了解自己有信心操控的倾斜角度,来控制过弯速度。而且过弯前就要预先调整踏板的位置,不能让倾斜一侧的踏板着地,否则很容易摔车。
骑乘时,可以听得出单车发出不寻常的异音,在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前提早发现并修复。
以上举的例子,在开始长途骑乘前务必都要熟悉。除此之外,“车感”的培养更是关键所在的,骑到大脑不需特别思考,人车合一就能做出各种反射性般的应变,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你的安全,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所以万一换了一台单车,就算是专业或是标榜适合旅行的单车,都要重新熟悉适应一遍。因此最适合环岛的单车就是你最熟悉、可靠的单车。
改装环岛单车
以长途骑乘、安全以及舒适为目标的简单改装。
改善调整你的单车
从轮胎开始着手:
如果你的车款是山地车的话,轮胎是第一个可以改善的重点,只要将山地车标准配备1.95寸巧克力越野胎,换成一般通勤轮胎,骑乘速度、效率会立刻有明显改善。当然换上公路车的1.25寸光头胎,效果更加显着,但轮胎管径小,缺点会牺牲舒适度,在不好的路面骑久了,屁股容易痛、手腕也会麻,容易疲劳。所以要用多窄的轮胎,得从速度与舒适度中取舍。一般来说1.5~1.75寸是较常用来长途旅行的轮胎。
公路车胎:管径不但窄小,胎面平滑以减低磨擦力,速度较快,但仅适合柏油路面,且下雨天抓地力差。山地车胎:管径较大,胎面有许多突出的颗粒,增加与泥土路面的摩擦力,速度较慢。
城市车胎:管径大小介於公路与山地车胎之间,胎面有排水沟槽,提供雨中骑行抓地力,适合柏油路面以及各种天气下的骑乘。旅行车胎:马牌出品专为长途旅行设计的防刺车胎,胎面中间平滑,侧边有颗粒,适合各种路面骑乘,且有防刺层设计,可以抵挡小穿刺。
马牌TravelContact防刺旅行胎,车胎边缘为颗痢☆保留抓地力,中间光头胎提高骑乘效率(但老是被好心路人误会,提醒车胎磨平了)。
标榜防刺的车胎并不代表100%不会破胎,仅可以抵挡小穿刺,遇到大钉子还是一样会破胎唷!且这类的车胎因为多了防刺层,车胎会较重一点。
安装单车码表
单车码表相当於汽机车的时速表,原理是侦测轮圈的转动次数、频率,并配合安装时输入码表的轮圈的直径,就可以计算出当前的车速以及累计骑乘的距离…等资讯。虽然对骑乘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可以辅助了解当前的骑乘状况,以及记录骑乘距离,可以说是环岛必安装的装置。安装码表其实很简单,但布线却有点麻烦,如果能骑着单车去车行购买单车码表,倒是可以请老板顺便安装。
环岛不可缺的单车码表,可以了解骑乘状况,增加乐趣。
尽量不背背包,安装後货架以及马鞍袋吧
背着双肩背包似乎挺方便的,但长途骑乘一整天下来,就算背得很轻,任何小小的疲劳、压迫感都会被彻底放大。肩膀背一整天的酸痛感不说,背部被背包压迫,不利於身体散热排汗,在闷热的季节会很不舒服。
所以只要旅程超过2天以上,都会建议把所有要带的行李都交给“单车背”。这时就需要在後轮上方安装後货架并挂上马鞍袋,以方便携带更多行李。这时要注意如果是较高阶的单车,或是及双避震的山地车,通常都无法安装可两点固定锁螺丝的货架。只能安装一种单臂固定在椅垫下方的货架,这种货价承载重量较小,遇到颠簸路面容易上下晃动,造成骑乘效率不佳。
背背包骑单车。所有行李都给单车背,乐得轻松。
遇到下雨天时,关於马鞍袋的防水处理,不管用什麽防雨套,马鞍袋背面也还是会空出无法包覆的地方,骑乘时後轮卷起来的雨水便会从这一点一滴溅进去,结果防雨套反而会“接水”,於是防雨套底部开始“积水”後,这些水再从马鞍袋的车缝线渗透进去,防水系统就此瓦解…
因此要做到防水就要真正全面性包覆,才能保证滴水不漏(德国ORTLIEB出品的防水马鞍袋可以作到100%防水,但价格相当昂贵),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马鞍袋内装垃圾袋或塑胶袋,此方法最有效又经济实惠。
马鞍袋防雨套遇到大雨或是长时间淋雨,无法保证防水。
车头如果装菜篮,拿取行李其实很方便,但缺点是:风阻会提高,操控灵活度降低,以及完全不帅气!
别忘了立车架
专业的单车通常不会装立车架,如果是想随停随拍旅行式的单车环岛,没有立车架会很不方便,只能找护栏靠或是躺地上。所以依你的单车环岛型态,考量是否要装个立车架吧。
如果单车载的行李过重的话(超过15kg),驻车架最好安装越靠近车身中心越好,因现在的单车零件强调轻量化,材质多半是铝合金,而铝金属经不起反覆弯折,如果安装的位置不对(太靠近後轮),立车架承受车身行李的压力会越大,容易弯折,反覆折没几次就会断掉。当然如果铁制的立车架是最耐操,不过也最重。
有了立车架,随时随地都可以下车取景拍照行李太重了,铝制立车架反覆压折太多次,结果断掉啦!
多握点把车 变换骑乘姿势
记得之前环岛来到第7天,西部平原的逆风以及烦闷是环岛中最无趣的回忆。而且大概是为了赶路,下车休息的次数也减少了许多,坐在车上从早到晚一成不变的踩踏姿态,以至於腰部过度疲劳酸痛。之後骑三横一束前,特地换了多握点把车,可以稍微变换各种骑乘姿势,让身体某些肌肉轮流休息工作,就比较没有骑到下午後会开始腰酸背痛的困扰了。
多握点把手,把手有很多种握法,可以变换骑乘姿势。
出发前最好要学会
拆装前后轮
学会拆装前後轮是最基础的单车知识,途中如果需要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尤其是大众运输工具,通常都需要拆下前後轮打包才能上车。另外,万一破胎一时找不到单车行,也是得要拆下轮框自行换内胎或补胎。
卸下前後车轮,装入携车袋单车装入携车袋,搭乘大众运输工具
公路、山地车一般都是用快拆,徒手就能简单卸下轮框,但一般的女士、通勤车则需要工具,比较麻烦。
更换内胎
环岛途中破胎的话,建议是直接更换一条内胎,比较省时省事。等晚上再利用休息时间补胎,要不然光是要找到内胎破洞位置就得花不少时间。另外切记,要先学会拆装前後轮,才能学习更换内胎。
单车环岛途中破胎,更换内胎。用随身迷你打气筒替轮胎打气。
调整煞车间隙
长途骑乘下来,煞车皮消耗到一定程度时,这时会觉得煞车没那麽灵敏,甚至煞车把按到底了,车子还是无法完全停下来,相当危险。这时候得要使用六脚板手调整煞车线与煞车夹器的位置。
自行车托运
自行车打包
先撤掉前后轮,把气放了。安全起见一定把气给放掉(避免高空爆胎)
须将油/液压式避震系统中的空气漏除,因此别忘了带充气的特殊装置(具体操作不明,原因应该也和高空低压有关——小林)
把横撤下,把指拨用纸或者别的包上。然后用扎带固定在车架上。
把立和前*旋转180度朝着坐垫方向。
把坐垫稍微放下一点,把轮胎固定在车驾一侧.另一个轮胎可固定在车驾的另外一侧。
后货架不用撤除,还可以在上面绑些修车工具什么的。
在不超重的情况下,你还可以塞些其他物品进去,袋子的空间足够大。
带10根扎带去,还有透明胶带也会派上用处。
自行车拆卸
托运过程
预先于车店将自行车打包装箱,利用车店整车进货时所用的纸箱和保护纸板,拆下前轮、前快拆、把横、脚踏、车座连座杆和后架,各部位分别包装保护并放于纸箱内,另外别忘了轮胎要放气,避免高空爆胎;
国内航班免费随机托运行李重量为20KG,因此如果此时纸箱不足20KG的话可以将一些其他行李(主要是不能随身带上飞机的工具之类)装在纸箱里凑够20KG;
在首都机场办理乘机手续时将此纸箱放在行李托运履带上过磅,20KG以内则不需要超额行李费;
由于纸箱超大,因此需要走超规行李托运,但是只要在20KG以内就仍然可以免费托运,不需要为了尺寸超大而多交行李托运费;
托运前再于机场用捆扎带打包,收费¥10(我之前只用宽胶带封箱,不知道如果自己预先用捆扎带打包好的话是否还需要机场打包);
行李托运至目的地后同其他行李一起提取(有时候需要在超大行李通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