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南京火车站·
站在永远人潮喧嚣的火车站,环顾四周有点茫然。已经是第五次到南京了,但对这个城市依然如此陌生。除了二十年前还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和父母下江南旅行,后来工作以后的三次都是迫不得已的跟团行动,中山陵、总统府、秦淮河、夫子庙,该去的似乎都去过了,但是还是陌生,对这个城市本身。不自由,也敷衍。
坐上西广场的13路公车,进城。
·JUSMINE南京国际青年旅舍·
上海路,五台山北站,下车,旁边一条缓缓向上的斜坡,国际青年旅舍的棕榈小屋标志很是醒目。我站在灰蓝色的铁门前打量着,铁门虚掩,一栋有些年头的灰色斜顶别墅,墙头繁茂的绿植,就是这里了,据说曾是民国年间一位小军阀的别业。走进去,顺着标牌的指引,到登记台,果然如所有青年旅舍,这里也有一个拥挤而可爱的小小吧台,更有一间宽敞的阳光屋,以中英乡村混搭的风格布置得十分舒适典雅,此刻只有一个白人小子坐在洒满阳光的窗边上网,显得静悄悄的。
登记了一间单人平房,探头一窥,楼道里竟然是漆成大红色的木质楼梯,嗯,民国风啊,真是给人遐想的空间。放下行李,到吧台取了一张简易地图,这就上路吧,只有这一天时间供我挥霍了。
·明孝陵·
中山陵去过四次了,临近的明孝陵却总是错过。坐上20路公车,直奔明孝陵,这次一个人的行程由我做主。靠着车窗,看着这个城市的街景在眼前一一掠过,这是我喜欢的一种方式。汽车渐渐驶出繁华市区,沿着缓缓山势,道旁绿树越来越多,路上行人越来越少。下了车,亦只有我一个人。
天甚至飘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雨,只是“斜风细雨不须归”而已。走在空无人迹的梅花谷,四顾却并不茫然,反而感觉一切清新可喜,原来我是这么喜爱安静的一个人呐。梅花当然并没有开,但九月桂花的香气狠狠地扑面而来,熏人欲醉。沿着梅花谷的小径,走入明孝陵著名的“神道”。在这条四五百米的陵前小道上,捉对树立着石狮、獬豸、骆驼、石象、麒麟、骏马共六种“神物”,替明太祖夫妇镇守他们的安息之地。此时的神道旁依然是绿树成荫,只有一点点初秋的点染,想象着如果是金秋时节,满树满地的金黄,该是多么璀璨的美丽啊。
明孝陵依然清幽,游人寥寥,遥想隔壁的中山陵该是怎么样的热闹啊,果真是时势也,沧海桑田。再想想老朱同志的后代子孙们都在北京十三陵团聚,独把老祖宗扔在了金陵旧地,不知老朱是否九泉下感到孤独?不过至少还有发妻马皇后陪着他,一对患难夫妻革命伉俪生前同寝死后同穴。朱元璋这个流氓无产者,以残暴著名,也远远称不上浪漫,革命成功后倒没有抛弃糟糠,也算不错了。皇帝夫妇同葬的墓穴叫做“宝城”,并没有开掘,而地面上的各种主殿、配殿,其实已经残存无多,除了主殿,似乎就只剩下三十六座基柱了。眼前的一切,没有多少的煌煌庄严,也不必发怀古之幽思,但却可以使人心静、惬意,巍巍皇陵几乎成了一处浪漫气息浓厚的所在,呵呵,我喜欢。
·鸡鸣寺·
出孝陵,乘20路公车,下钟山,便是鸡鸣寺。位于南京市委市府近旁的鸡鸣寺算是一座千年古刹了,据说“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首刹就是鸡鸣寺,又传说,它还是汉传佛教吃斋茹素修行习俗的首创之地,因此,到今日,鸡鸣寺的素食仍十分有名。
寺庙规模不大,主要建筑就是一座宝塔,但我看那簇新的模样,估计并非真正的古物,便没有了登临极目的兴致。随着门票赠香三注,这主意不错,至少没有人会随便扔弃香烛,这样就是每个进寺庙参观的游人都会燃香祈祷一番了。我亦点燃了香,拜了三拜,插香入炉,才想起来,自己又没有许愿,好像每次都是这样,拜就拜了,却忘记了祈祷......或许,本质上,我还是一个不容易相信什么的人吧。
·东南大学·北京东路·
从鸡鸣寺开始,弃车漫步,走在老树参天的北京路上,道旁的铁栏杆隔开了东南大学的校园。栏杆上的标志显示,这是一座建于1902年的百年大学了。并没有进去一探究竟的想法,我离开学校,已经太久太久了。
北京路,其实是南京一条繁华的主要干道,车来车往,人潮往复,但是两侧夹道的法国梧桐大大减低了这种喧嚣下应有的燥热。南京的绿化好,此刻有了最感性的认识。不同于其他一些新兴的绿化城市,可能有很多的绿地,很多的草坪,甚至是不惜工本的进口草坪,但有哪个城市,像南京这样,拥有这般几十万株树木,不是小树苗,是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树,这不是一时之功,是时间的积淀,是历史的沉静,是南京的骄傲与尊严。
在这样的绿树道旁,在高等学府的院墙外,间或还可以看见这样的微型字画小展,这也是南京的气质。
·鼓楼·南京大学·
北京东路走到头,繁华的转盘地,花团锦簇中是庆祝建国六十年的标语,旁边是细高入云的银色写字楼,显示着这个大都市的活力。而热闹之后的背景,则是静静矗立在一座小小矮坡上的鼓楼。也许每个中国老城都有着这样一座建筑,今天虽然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实际功效,但却成为一种历史的坐标。只是,我不知道,眼前这座鼓楼,到底是那年重建的建筑?
鼓楼下的天津路,弯弯地环绕着南京大学,又是一座百年历史的名校。这次我走了进去,但南京大学并没有让我惊艳的美与安宁,也许地处闹市的学府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宁静?
·先锋书店·
穿南京大学而过,我来到广州路。校门边一家芒果冰店吸引了我开始疲惫的双腿,坐下来要了一客“白雪黑珍珠”,顺便向店里的小妹妹打听“先锋书店”的位置。出乎意料之外,看起来像是南京大学出来打工的大学生妹妹,却没有听说过这家就位于南大附近的南京最著名的书店,这让我有很大的讶异。
一路问着“南京古南都大酒店”(书店正对面),最终还是顺利寻到了这间隐藏在五台山体育馆一座废弃停车场里的“先锋书店”。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说,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总会去寻找一间书店,我们把书店等同于城市本身,对这个书店的印象,于是就殃及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
在一个比较无聊的排行榜里,南京是中国最有文化的五个城市中仅位于北京之后的一个。因为“先锋书店”,我相信了这个头衔。余杰说“南京的生活是最纯粹的‘吾国吾民’”,而吾国吾民的“闲适”当然最凸显在书店。我喜欢南京的先锋书店,大量的好书自不必说,书店的布置就令人欢喜。如此广大的空间首先就在特色书店中别具一格,想起成都最有品格的弘文书局,那么逼仄的空间那样顶天立地的书架,是一种风格,而眼前阔达得如同《骇客帝国》中尼奥寻枪的所在,一排排仿佛看不到头的书架,一叠叠仿佛无止境的书堆,“书,很多的书”,仅是站在这里,就有了宝库门前的欣喜与无措。
还有拜地下车库所赐的少许LOFT风格,还有书堆中的“沉思者”雕塑,还有那许多与书无关却与智趣相关的小物件、小摆设,还有那个用成百上千本旧书堆砌出来的大收银台,还有天顶上的巨幅黑白照片,还有梁上悬挂的白色聚光灯下的巨大黑色十字架,当然,还有那句最著名的宣言——“大地上的异乡者”。我喜欢这一切的经意或不经意、刻意或不刻意的元素。
买了两本书,在已经习惯网上购书的时代,我在先锋书店买了两本书,背回家。
·颐和路·
从先锋书店出来,竟然天已擦黑,拖着疲累的双腿,走过长长的宁海路,奔向最后一站,颐和路,别称“公馆路”。这条路上密布着民国时期的老公馆,类似于青岛的八大关和天津的五大道,但是规模要小很多。这同样是一条宁静的长满法国梧桐的老路,可惜天色已越来越黑,昏黄的路灯下,除了某种遐想的空间,已实在无法看到更多。
·新街口·新世纪广场·
双脚已起了泡,肚子咕咕叫。我把最后的收尾定在了新街口。可是在公交车驶向新街口的途中,却在一闪而过的窗外看到一片灯火幽幽仿佛颇有格调的建筑。在新街口下车一看,原来就是一片大型商场汇聚之地啊。没什么意思,追求完美的我,决定倒回头去,寻找刚才那片建筑。走过两站路,到了,新世纪广场,怪不得觉得眼熟,或者这就是南京的“新天地”和“宽窄巷子”吧。
随便寻了一家灯火通明的二层小楼,“茶客老站”,要了一客“狮子头”套餐。来了江苏,去了扬州,怎可以不尝尝这方的名吃,更何况,我,从小就爱吃“肉圆圆”呢。结果两个巨大的狮子头,最后让我是扶墙而出,贪嘴的下场啊。
走出老站,回望灯火通透的繁华,心满意足。坐上最后回客栈的公车,打开一扇车窗,夜风轻轻拂过,南京的夜景在窗外徐徐掠过,这个城市,我已初识,或许我已爱上了你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