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周村隶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
“今日无税”碑是立于大街北首的一块六角形石碑,记载着对周村商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李化熙的动人故事。李化熙原为明崇祯七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后归顺清王朝,官至刑部尚书;清顺治十一年,辞官回乡。为发展家乡经济,自己承担了全部市税,这使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一时间周村大街成为名冠南北的富商聚集地,周村成为名震全国的旱码头,“天下之货聚焉”。
周村因丝绸而闻名,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与苏杭丝绸并美神州。周村丝绸的辉煌,在洋务运动开始的近代化中达到了高峰。那时,出现了恒兴德、裕厚堂、同丰、源丰四大机械缫丝厂。在同一时代,周村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开发丝绸生产工艺的同利公司。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昔日的纷繁扰攘在这里已化为一个个静止的音符,化为一种抹不去的沧桑。如今,从周村古商城街道的名称上,仍然可以感受到“东方商都”的昔日风华。以商业街市命名的古街道,在老城区星罗棋布。丝市街、绸市街、银子市、棉花市街、鱼店街、油坊街、皮货市、铁器市、箔柴市、窑货市、骡马市、豆芽桥、大车馆、肴鸡门、穿心店胡同、商埠街等,屈指数来,因专业市场命名的街道竟有36条以上,这在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
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继14年前张艺谋执导的《活着》开始了古商城走上荧屏的历史,之后在此取景拍摄的一系列影视剧如《大染坊》、《闯关东》的热播让周村古商城声名鹊起,电视剧《旱码头》更是为古商城量身打造而成。
周村之最
世界最早的商品免税区
中国最早的电话胡同
中华老字号的发祥地
中国北方丝绸之乡
中国最早的分餐制
保存最好的古街市博物馆
中国最早的邮电局
中国祥字号的发源地
中国花灯、芯子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