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是自己自小就立下的一个志向。
而今如愿去过了许多地方,却总是因为忙碌,没有写下些什么。
09年3月17日,有幸到银川,发现宁夏这片土地和自己心中的印象反差很大,就有了写点什么的想法。
其实去宁夏是自己走遍全国省、区、直辖市计划的一部分。记得1999年机票都订好了,却因为突然有事去不了,这一拖就是十年,结果宁夏、西藏、台湾成了我的清单上的最后3个省(区)。许多事情就是这样,一旦错过就会拖很久,甚至永远错失,还好,我没有错失宁夏这个神奇而有美丽的地方。
宁夏在许多人的心中是个不起眼的地方:面积狭小,在全国省区排名倒数第2;人口不到600万;历史方面也似乎乏善可陈;属于西北,却远不如其它4省(区)在旅游方面资源丰富。等我走进宁夏,才发现并非如此。
宁夏面积虽小,却处于高原与山地交错地带,大地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西、北、东面沙漠环抱,六盘山由绵延最南边,贺兰山横亘西北;黄河由南向北奔流冲积成了银川平原,这里不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而且水网纵横,灌溉发达,湖泊湿地密布,稻香鱼肥,沙鸥翔集,在西北之地看到如此景象,确实让人感叹。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宁夏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沙坡头、沙湖等。
宁夏地处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带,加之大量穆斯林的迁入,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特征,比如在面积不大的银川,你可以看到和西安类似的钟、鼓楼;富有道教特色的玉皇阁;大大小小的清真寺,还有佛教寺院西夏皇家寺院承天寺。这些建筑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宁夏文化的多元化。
宁夏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而公元1038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夏王朝,曾经与两宋辽金相抗衡,传国长达190年,到公元1227年被蒙古灭亡屠城,大量典籍史书焚毁,因此所存记录甚少。西夏王朝对开发西北贡献很大,理应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二十四史中,西夏仅以“传”附于宋、辽、金三史,而无西夏史,使人们对西夏的了解和认识受到很大限制,也给这段历史蒙上了神秘色彩 。
2008年,宁夏博物馆新馆作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项目正式开馆,为人们了解宁夏提供了方便。
新馆藏有文物近40000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0余件,一级文物159件,藏品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全国博物馆中独树一帜。
在参观中我对以下文物印象深刻,特别介绍一下:
岩画就是人类在岩石上制作的图画。其制作方式有凿、打、磨、绘等多种。岩画内容既有牛、羊、马、虎等动物,又有日月星辰、抽象符号,还有狩猎、放牧、征战、祭祀、娱乐等生产生活场景。
宁夏岩画作于何时,又是出于何人之手?种种研究表明:宁夏岩画,应是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制作完成的。意大利一位岩画专家曾说,自从人类有了殿堂之后,岩画就不会再产生了。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类就无需再在岩石上刻画了。早期岩画,可能是当时人类反映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
岩画是原始人类凿刻或描绘在岩石上的史书,是研究人类童年时期思想观念、经济生活、社会状态、艺术创作、民俗风情、生活环境的百科全书,是重建人类史前史、探寻文明源头的珍稀瑰宝。
宁夏拥有贺兰山岩画、中卫大麦地岩画等5大岩画区,近万幅岩画。它们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内涵独特,具有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1972年,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考古工作者终于开始了对银川市郊地下21米深的“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的正式发掘。在这座屡经盗掘的西夏王陵里,考古工作者从盗墓者尸骨堆中发现了一只“牛角”,从而带出了一只旷世独有的“鎏金铜牛”。它身长1.2米,重188公斤,全身散发着柔和的金光,四腿呈内屈跪伏状;牛首高抬,两角弯出优美的弧度,颈部宽厚有力,皮肤皱痕明显;尤其是双眼炯炯有光,却又呈现温驯之态。经考证,这只铜牛是王陵的陪葬之物,后被定为国家级文物。
《新唐书·礼乐志》说:“胡旋舞,舞者立球(当为毯)上,旋转如风。”《乐府杂录》也说:“胡旋舞,俱于一小毯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毯上。”
胡旋舞,又叫胡腾舞,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在唐人的诗赋中多有描述,唐朝诗人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中的一句,他的全诗是这样的:“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毡胡衫双袖小。手中抛下葡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四座无言皆瞠目,横笛琵琶遍头促。乱腾新毯雪朱毛,仿佛轻花下红烛。”诗中对胡旋舞作了极为生动的描写。
唐代舞蹈主要分健舞、软舞两种,健舞主要表现矫健之美;软舞主要表现柔和之美。《胡旋舞》属于健舞。胡旋舞的特点是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胡旋舞是因为在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的。
唐玄宗李隆基对于胡旋舞十分偏爱,他的宠妃杨玉环和宠臣安禄山,为了取悦于玄宗,也常常在宫廷上眉飞色舞地跳胡旋舞。
胡旋舞的舞者多为女子,有独舞,也有三、四人舞,后来也有男子跳的,据《旧唐书·安禄山传》云:“(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但要注意的是,在唐朝汉人女子能做胡旋舞,汉人男子中有身份的人一般不作胡旋。 杨贵妃胡旋舞跳得极为出色,作为女子,能为胡旋,不足为奇。安禄山作为男子“作胡旋舞,疾如风焉,”这是因为安禄山是胡人,而不是地地道道的汉人。
唐代胡旋舞墓门石刻,刻画的是男子胡旋舞形象。1985年6月出土于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发掘的唐墓中, 这在唐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单扇石门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门正面凿磨光滑,各雕男舞伎一人。舞者深目高鼻,虬须鬈发,胸宽腰窄,上着窄袖衫,下着短裙,足登长筒靴,旋身扬臂舞蹈于一圆形毯上。两人舞姿造型略有不同, 左门舞人(面对右侧)以右腿为主力腿,立于小圆毯上,左腿掖于右腿前面,双手高举过头,作抱拳式,飘带萦绕。右门舞人,右脚未着地,左腿侧伸,略微屈膝,右手举飘带于头上,左手旁伸作提襟状,两舞者动作虽非对称,但均为空间急速旋转的连续舞蹈动作造型。恰如白居易《胡旋舞》里的描述: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通过对宁夏博物馆的参观,使我对宁夏的文化、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改变了以往对宁夏的看法。宁夏虽小,却有着奇特的地貌、多元的文化、神秘的历史,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而我也在心里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每个地方都如此伟大,值的我们去用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