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古城绍兴在经历2500年的历史长河,沧桑依然,传承着她特有的魅力和风韵。不小心你就跨入了一个美丽传说的小弄,不小心你走近了一个名人的故居,不小心一份水乡的悠闲和宁静飘入你的心灵,不小心你就找到了你童年的美丽……
你可以爬上城墙眺望古城和环城河;可以坐三轮车或漫步在历史老街;可以跨步在古桥之上;可以深入台门民居和名人故居;可以在那弄里桥头水岸边领略纯正的江南水乡风情…….
要感受江南的风情、历史的沧桑、文化的氤氲,名人踪迹,绍兴古城你不可不到。
城门
从古地图上看,绍兴古城是被城墙环绕的,但因久远失修或战火有些都寻觅不到了,现有城门四处,分别是越王勾践的皇城城门两处,城东的“都泗门”和城西北的“迎恩门”各一处,都是在旧址上恢复的,颇具气势。关键的一点是城门分水陆两门,很具水乡特色,关于“迎恩门”还颇有一些掌故。可以想象在古代的时候,想进入绍兴就必须通过这些城门,或水路或从吊桥进,绍兴俨然是江南的小北京,有外城又有内城。
水巷
说到绍兴的水巷就是指散布在城内的小河了。因为乌篷船穿梭于此;沿河居民在河埠头洗菜洗衣;菜农、渔夫载着时令的蔬菜和鱼虾沿河叫卖……,屋前小河与家家户户关系密切,且不是很宽,所以我把它称为“巷”。晨间的水巷是安静的,水雾弥漫,只有那古桥上匆匆行人的倒影映在上面。到了快晌午时分,河上多了生活的气息,划着乌篷船叫卖的老农、洗菜的居民、沿河升起的一个煤炉……
傍晚,晚霞的余晖投在河面上,小船过后的涟漪将彩缎的水面舞动起来,沿河的居民围坐在小桌边闲聊进餐,甚是温馨和安静……
老街、弄
我对老街的定义是:建筑是老的,路面是老的,居民是老的,生活圈是老的。
绍兴的老街正具备了我的要求。台门为代表的明清建筑群、过街楼、石板路、传统商铺、居民生活都构成了绍兴浓浓的江南老街的画卷。
对应老街的当然还有小弄,街为干,弄为枝,用石板路串联,用石板路延伸,一直延伸到一个个老台门前面。石板路是像是一条线索,只要你沿着它,古典和优雅,自然和安静的古城魅力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石头与古典的对白
大到建筑,小到花架,都可以看到石头的影子,绍兴古城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头的桥、石头的塔、石头的墙、石头的驳岸、石头的墩子、石头的牌坊……
说到石头不能不提到古城东面的东湖,她是千百年来石工开采的遗留。先民的艰辛劳作,不但构建起了古城而且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水石盆景。
台门.民居.名人故居
绍兴的传统民居多为石头、砖瓦、木头结构,再用台门包容,天井、马头墙间隔,弄堂串联。民居或沿河布置或被台门包裹。
绍兴民居的门有三种材质,分铁皮、木头和毛竹;门的颜色有黑色和木本色;门的款式有大门和摇门两种。从建筑的角度,绍兴的摇门应该是最有特色的,一般情况下,大门是开的,而摇门是关的,这样有利于邻里间的沟通,又很好地将公共空间隔开,防止陌生人或其他小动物的突然闯入。
绍兴名人故居众多,从规模上以鲁迅故居为最大,从意境上以青藤书屋最有特色等等,这里是追忆名人领悟人生的重要去处。
晾晒
绍兴的民居沿河分布,桥头一般是居民居住地的相对高地,这里空间开阔,无光线的遮挡,是天然晾晒的好地方。在这个区域里,各家的东西琳琅满目地放在桥墩或阶梯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特别是春天,家家户户都会晒些笋煮干菜。用竹匾晾晒,干菜的香味老远就能闻到。
乌毡帽
无论在街头或是在路边、店里都可以看到乌毡帽,如移动着的古典和风俗,飘逸各处,让人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
乌毡帽以羊毛为原料,黑色、尖顶、圆边,前面摊边成畚斗形。毡帽不易进水,不易沾泥,天晴遮太阳,天落挡风雨,有冬暖夏凉之妙。劳作歇力时摊开可用作坐垫;翻起的帽边还可以夹放香烟、零碎小杂物。故绍兴的农民和百作师傅都非常喜欢戴它。
传说乌毡帽的发明者是老虎。原来老虎平日拖吃山羊之后,将羊毛垫在窝里,经过老虎的重压,时日一久就压成了一块毡。后来就演变出了乌毡帽。
店铺.老字号
城内有好多传统的店铺,有些是老字号,如咸亨酒店、震元堂药店。更多的传统店铺如偏门酱园、三味臭豆腐、老钟表店等遍布于古城之内。
咸亨酒店已经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联系在了一起,“多乎哉,不多也”;震元堂内的“不二价”匾额正是古代商人对经商言信的最好诠释;“臭味香投”更是表现了品尝臭豆腐的一份雅趣……
黄酒.黄酒博物馆
特别是到了中午或傍晚时分,绍兴古城内顿时会被醉醉的酒味占据,因为绍兴人做菜多用黄酒为佐料。
走在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好多的老酒坛,这或许是绍兴堪称酒城的印证。酒坛横七竖八地任意堆放,如艺术品,又如一种古城不可缺少的点缀。
据说绍兴的鉴湖是黄酒的血,在水城泽国里出来的琼浆当然魅力不可挡,黄酒的制作采用手工酿造,期间有浸米、发酵、压榨、煎酒、包装等环节。关于黄酒的历史及黄酒的工艺你可以在黄酒博物馆详细了解。黄酒博物馆位于古城的西北面,紧邻“迎恩门”,博物馆从黄酒的历史、酒器、工艺、酒文化、实物演示、现场制作品酒等多个角度立体展示黄酒的内涵。
绍兴的老酒有好多品种,我粗略地将它分为两类,按历史演变分,可分为女儿红、状元红。按照制作品种分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花雕应该是一种所有陈年老酒总称。
讲解员说,女儿红的来历是古代有个绍兴人,买了一坛黄酒,等怀孕的妻子生儿子时请客用,但妻子生了个女儿,这个人不高兴,取消了请客,并将酒埋在了地下,也没有舍得喝,这件事情就这样被遗忘了。过了若干年,他的女儿长大成人,要出嫁了,在喜庆那天,这个人想起了他多年前存放的那坛酒,拿出来让亲朋好友喝,没有想到那坛陈酒芬芳四溢,浓郁温纯。大家于是叫这个酒为女儿酒。关于酒的故事据讲解员说还有好多,如投醪河、曲水流觞等。
门票:60元/人
电话:0575-85397288
交通:火车站下车坐三轮车(3元左右)。
越剧.沈园之夜
京剧之于白酒,越剧之于黄酒,在绍兴随处可以听到越剧,广播、路边、公园等,但最为受当地人欢迎的越剧表现舞台是堂会和社戏。社戏一般要到过年过节才看得到。在古城的沈园内每天晚上都有堂会表演在进行,叫“沈园之夜”。
沈园的夜静静的,如穿越时空而来;沈园的夜又是伤感的,一曲令人动容的《钗头凤》在沈园的双桂堂里萦萦绕绕。一台以《钗头凤》为主题的堂会在夜间上演。越剧的表现形式在那一刻,表述得如此贴切和拨人心弦。也只有越剧才能表现当时的陆游和唐婉的哀叹、心碎、无奈和痛,就像戏中的旁外音说的“一曲《钗头凤》是唱了又唱……”
一曲《钗头凤》令人情到深处,诙谐的老管家终使这对千古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另有一种感慨。“沈园之夜”送给每个游客5枚宋币,在门口的沈园夜市体味宋代集市购物,整个演出分为码头接客、老管家迎客、沈园夜游、堂会表演、老管家互动等环节。让人在或喜或悲、或沉浸或回神中细细领略堂会的魅力。
有一个细节要提一下,演艺曲目过程中,演员的每句话都在老房子的屋檐下用LED屏打出字幕,犹如我看英文版的国外大片,中文字幕是少不了的,这样使我这个不懂绍兴本地土话和越剧的人能很好地理解剧目的意思。“沈园老管家”的滑稽表演和互动节目更是将堂会表演推向高潮。
门票:70元/人(送仿古宋币5枚,可用来购物)
电话:0575-85135140
交通:火车站坐7路(西向)到沈园站下车;客运中心坐2、9路车到鲁迅故里下车,或走到人民医院坐8、88到鲁迅故里下车。
庙、禹庙、太守庙
这里只讲两个庙,禹庙和太守庙,都于治水有关。
大禹陵布局可用两带、一道、两点组成。两带是河、背面的山脉;一道是通往禹庙的甬道;两点是禹庙和禹祠。
甬道石头牌坊,上面是鸟的图案,这与古越人崇拜鸟是相符的,(事后查资料)。甬道两边是两排神兽雕像。大禹陵庙内建筑,传统斗拱结构。在庙内写有柱子上写有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申,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滩”。上联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新婚时也只在家呆了几天;下联意为大禹经过八年治水,治理了黄河、长江、汉水、淮河等河流。
祭禹,至秦始皇以来都有皇帝来此祭典,在大禹陵可以看到历代祭禹的碑记。
每年的三月都会进行隆重的祭禹的活动。整个祭祀活动庄重、气势贯宇,分颂祭文、鸣铳、献祭品、献酒、奏乐献礼、拜陵等程序。
门票:通票50元/人(含大禹陵、百鸟乐园和香炉峰)。
电话:0575-88366666
交通:火车站乘2路车或在鲁迅故里坐10路直达景区。
太守庙位于绍兴城西的偏门外,在鉴湖旁边。马臻是东晋时期山阴郡的地方官,当时带领百姓兴建水利,围筑鉴湖、梳理河道,造福百姓,因得罪当时的权贵的利益而残遭五马分尸的酷刑,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个治水英雄而修建了太守庙,在庙的旁边还有马臻的墓,墓前有未燃尽的香。从这个节点上可以看出,至大禹以来,绍兴的先民为治水都做着不懈努力和对治水英雄的尊敬。写到这里,不由让人想到荷兰人围海造田的艰辛。
宗教
佛教、基督教、道教的足迹都可以在绍兴寻觅到,古城内有寺庙庵堂多处,天主教堂两处,历史都已经久远。尤其是佛教居多,你可以看到绍兴古桥的栏杆柱头多为莲花造型。古城南面的炉峰禅寺更是绍兴民众的主要参佛祈福的重要场地。
门票:通票50元/人(含大禹陵、百鸟乐园和香炉峰)。
电话:0575-88366666
交通:火车站乘2路车或在鲁迅故里坐10路直达景区。
小憩
在岸边、路边喝酒、品茗、小睡都是惬意的,你可以懒懒的,可以醉醉的,没有喧嚣,只有小河和时间在你身边静静地淌过,这些就是绍兴随处可见的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
虽为人凿,宛如天开之东湖
东湖在绍兴古城的东面,它是古代开采石头遗留,旁山依水而成。在构图上简单,用三带形容,一带石板路、一带水、一带山;但它又不普通,山可用“奇”字形容,水用“镜”字形容,乌篷船用“鱼”字形容,石桥用“巧”字形容。去之前就听说东湖是大的水石盆景,坐上乌篷船游历在石桥、石洞、镜水之上,乌篷船犹如剪刀一般将平静的水布撕裁开来,汩汩的水声和船老大有节奏的划桨声,如入仙境。
踏入东湖、身显渺小,乌篷船、游人如精灵一般在窜桥入洞,陈风过来,水波粼粼。山壁形成的乌篷港湾,空闲的船工将自己放入天然空调里,晃晃悠悠地休息聊天。
过了如浮桥一般的石板路就能看到一间茶室,让人想到了武松过景阳冈的一幕,一个巨大的“茶”字,尤其在这么一个悠哉的水域里,对我是有诱惑力的,茶室似乎是半悬空在水面上的不时服务员提高嗓子和水面上的船老大对话,或许是风大的缘故,船老大的回应就如原始人一样,吆喝了几声。
东湖三洞之一的仙桃洞,洞门如薄脆饼一般的石头插入水中,真的是洞壁描述的“深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吗?世间如真的有仙桃,似乎应该是长在此处了。
最神奇的要数陶公洞,石壁曲折,犹如巨大的屏风,垂直入水。岩壁虽为人凿,但犹如机器割过一般平整,恍惚犹如神斧自上而下劈过一般。莫怪郭沫若先生会留下“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的感叹。船必须从一个狭小的水道缓缓进入,回音四起,更象回音洞。洞内可观天空,船老大说,这里冬暖夏凉,果然一身热汗顷刻收回,如灌入清泉一般。
门票:40元/人。
乌篷船单程50元,来回90元,每船限坐成年人3人,湖的两端都有售乌篷船票的票亭。
电话:0575-88606879
交通:沪杭甬高速公路口12公里;市内交通有1路、107路、137路、157路、167路公交车直达。沪杭甬高速公路离绍兴客运中心就有10公里,客运中心到东湖还有2公里左右(外环线开车)。
“书、心、境”极雅极致之兰亭
王羲之是东晋时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在渚兰山下汇聚当时的名流和亲朋好友在此进行修禊活动,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序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的感悟,这和当时玄学盛行不无关系。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抽象而又具体地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它的抽象性甚至高于音乐。一个能产生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又是这么样的一种意境呢?如画?如线?如墨?如音韵?……
康熙皇帝来兰亭所书《兰亭序》及刻有其《兰亭序》的御碑亭,听讲解员讲,康熙所书的《兰亭序》里面有个特点,就是“一”字写的特别长和粗,显示皇帝一通天下之意。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古人对书法艺术的领悟、传承和崇拜,这一点,不论是皇帝或文人或百姓,我都是由衷地表示敬意。
曲水流觞、竹林修禊这种及书、乐、雅、韵于一体的极致的文雅活动就是再过千万年都会被后人来共同的感怀和效仿。这或许也是书法艺术得以源源不息的一个重要因数,它可以和心和境完美结合并抽象表述。
关于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一个关于“太”字的故事,而王羲之告诉儿子练好书法的秘诀就是将后院18缸水都练完。在《兰亭序》御碑亭旁有供游客书习的桌台,我情不自禁地在那里写了“兰亭”二字,就算是表达我对先人的一种崇拜吧。
兰亭茂林修竹,正如《兰亭集序》里描述的一般。鹅池就位于兰亭的竹林之中,王羲之喜欢鹅,鹅在水中荡漾的水波给他带来艺术的灵感。关于鹅还与题扇桥的“戒珠寺”有一个故事。
为兰亭的“王右军祠”,它设计很特别,平面如“回”字,四面又有水池围住。中间有“墨华亭”,听讲解说,这里是曾经是老版“西游记”的拍摄地;四周廊上都是各代文人不同版本的《兰亭序》,其中就有郑板桥的。廊上“墨池”两字特别醒眼,据说王羲之经常在这里洗毛笔,就将整口池洗成了墨色。
门票:40元/人
电话:0575-84600890
交通:绍兴客运中心坐3路车直达景区,火车站乘7路在市政府下车换乘3路。
寻找儿时的乐园之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是绍兴古城的一个缩影。
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祖居、土谷寺、长庆寺、当铺、咸亨酒店都是原汁原味呈现在游客面前。
不但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美好,“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同时也让游客走进和了解绍兴古时候大户人家的生活,天井、台门斗、长廊、厢房、堂前灶头等等。
生于绍兴活于绍兴的浓缩就在这鲁迅故里了。鲁迅故里除了参观,还可以在三味书屋体验私塾,欣赏朱家的水上戏台表演,黄酒馆、臭豆腐、回香豆等等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绍兴的浓浓乡情。
门票:免费(凭身份证到鲁迅故里游客中心领取)
电话:0575-85124580
交通:火车站坐7路(西向)车到鲁迅路口站或姜家园站下车;客运中心坐2、9路车到鲁迅故里下车,或走到人民医院坐8、88到鲁迅故里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