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旅行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攻略-乐享旅行网 > 浙江地区 > 嘉兴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行前必读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行前必读

 

古桥纵横的西塘

西塘除了石弄多,廊棚多,还有一多就是桥了。这里地势平坦,河流密布,一共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连接这些板块的就是遍布在古镇中心和周边的桥。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自宋以来,西塘已建有安仁桥、安境桥、五福桥、永宁桥等11座。清代又建有卧龙桥、渡禅桥、来凤桥等。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具观赏价值,自古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有的桥梁还有着动人的传说故事。

卧龙桥
卧龙桥位于北栅街,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以北。该桥为单孔步级石桥,全长31.46米,宽5米,高5.5米,是全镇最有名的一座桥。据史料记载,卧龙桥最初建于明代,但当时仅是一座小木桥,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相传清康熙年间,桥旁居住一位姓朱的竹篾匠生性善良,他看到老百姓雨天过桥时的困难心里很不好受。一天,他亲眼看见一位孕妇过桥时落水而死,就立志募捐造桥。他别无他途,只得削发为僧去化缘,取名广缘,以铁链穿肩苦行奔走十余年,终于募得白银三千余两,于康熙55年(公元1716年)开始动工建造石桥。他因化缘积劳成疾,未等完工就得病而死。广缘和尚死后十日,石商运来了一批据说是广缘五天前订购的石料,镇上工匠个个惊诧,说广缘和尚已在十天前亡故。无论此事是虚是实,仍然很快便传遍了整个西塘镇,远近居民纷纷捐助,没有多少时间就将卧龙桥建成了。桥上有对联“修几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将这一事迹告诉后人,并表达人们对广缘和尚的崇敬之情。
造桥的工匠怕雨天桥滑特意在每级台阶上刻条纹增加摩擦力,到了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县城嘉善,在西塘北面姚家浜与清军争战,传说太平军首领忠王李秀成曾在卧龙桥上指挥督战。《苹川棹歌》有诗为证:“卧龙桥耸势崔巍,俯瞰川原眼界开。传说忠王曾到此,石栏杆畔久徘徊。”

五福桥
五福桥位于烧香港,倪天增祖居陈列馆以东。建于明正德年间,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西塘的老人说,从这桥上走过的人会带上五种福气,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德行和善终。

送子来凤桥
送子来凤桥位于朝南埭廊棚,水上戏台对面,游船中心旁。此桥是座廊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道光十五年(1836年)重修,据说当时桥快建好的时候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大鸟飞来停在桥顶,包工头图个吉利,取名来凤桥。
桥刚建成,居住在桥边的一户人家生了个儿子,以为是新桥带来的祥瑞,当地百姓又称此桥为送子桥。先来凤后送子,因为重男轻女所以倒过来叫送子来凤桥。
走这座桥还有点讲究,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古时男为阳,女为阴。此桥南面一边是阶梯,北面一边是斜坡。男子当然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要是有婚后还未得子的,不妨也来走一走。
国际影星《廊桥遗梦》的女主角梅利尔来到西塘,也走了这座廊桥,她笑着说:如果我先走了这里的廊桥,也许就不会有美国的“廊桥遗梦”了。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体现了西塘廊桥的魅力。现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有当地戏迷在桥上自娱自乐吹拉弹唱,将江南水乡的休闲暇意体现得淋漓尽致。

环秀桥
环秀桥是从长廊去往石皮弄的必经之桥。此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九年,几次修缮。相传以前晴天时站在桥顶上可以眺望到太湖边的青山。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这对联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

永宁桥
此桥是古镇内取景的最佳处,在烟雨长廊与“钱塘人家”的交会处。

安境桥
江南桥梁的造型最常见的有三种:拱桥、平桥、折桥。区分的方法很简单:拱桥的桥孔呈圆拱形,便利船只穿越行驶;平桥的桥孔成方形,桥面平直;折桥的桥面则呈一字形横跨过河。位于“明清食代”旁的安境桥属于拱桥,永宁桥属平桥,万安桥则是折桥。站在安境桥上可以将三座不同类型的桥尽收眼底,在其他古镇实属少见。

万安桥
位于中国酒文化博物馆附近,好莱坞大片《碟中谍3》的最后场景拍摄地,极具水乡浪漫色彩。

廊棚:西塘的人文之美

长达几千米的烟雨长廊不仅让人们在雨中来去自由,也是一种江南平和的文化底蕴。
西塘当地对其称呼为“廊棚”或“郎棚”。廊棚连之为廊,断之乃棚,连者称其廊,断者谓其棚,可谓水乡人的一大发明。廊棚的作用是遮日挡雨,外侧是开敞的,一列整齐有序的圆柱立足在帮岸顶上,廊柱与廊柱之间偶尔还设有几处美人靠供人乘凉歇息;廊棚的里侧是一个挨一个的店铺、作坊,或是民居的客堂。炎热的夏天从烈日下走入廊棚,真有说不出的凉快;廊棚的屋面多为“一落水”。雨天,一头扎进廊棚里,就免了雨淋之苦。
西塘的廊棚数量之众、长度之长是其他江南小镇无法比拟的。在西塘古镇区的北栅街、朝南埭、塔湾街、椿作埭、里仁街、南棚下以及四方汇等处处都能见到沿河连绵不绝的廊棚。朝南埭廊棚是西塘所有廊棚中最抢眼的一段,它沿着杨秀泾市河从北栅街口逶迤往西至送子来凤桥,全长有200多米。站在永宁桥上观看,朝南埭廊棚宛如一条青龙浮游在杨秀泾北岸。
关于廊棚还有不少传说。有传说道,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一直艰难地支撑着生活。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王二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离不开他,但又难以启齿表示这份情意,于是煞费苦心想出一法,一日她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之机沿河建起一排廊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起来。这样一来,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风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竟连成一线,后来老百姓知道这层意思后便给廊屋取名为廊棚,意思是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
另有一传说,说有一位好心的老板在沿朝南埭一带开店生意清淡,一直犯愁。一天来了个叫化子在他们屋檐下避雨,老板于心不忍,给了他吃的还请他进门。叫化子执意不肯,晚上老板打烊,叫化子还不离开,老板看屋檐太窄难遮风雨,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化子躲在下面,第二天叫化子不见了,门板上留下了“廊棚一夜遮风雨,知善人家好运来”的对联。据说这位叫化子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后来那店主生意兴隆发了小财,他觉得用竹帘连在屋檐上的方法不错,索性将屋檐加长,街上的商家也想沾点仙气让自家的生意也好起来便纷纷效仿,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长廊。
廊棚顺应了水乡商贸功能的需要,与水乡共生,与古镇共融,体现的是江南水乡的人文之美。西塘人对廊棚自觉自发维护的情感也是廊棚延绵数千米不断缺,延续数百年不破损的原因。

巷弄:不知深几许

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它能反映出西塘人的性格,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
弄堂按不同的用途来分类,大致有三类:街弄、陪弄和水弄。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称为街弄,街弄前通新街后通老镇,穿过它就像穿过历史隧道,街弄维系着两个不同的时代;前通街后通河的称为水弄,水弄连着河埠,往往是附近不临水人家下河的通道;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称为陪弄。陪弄完全在室内,有墙和邻居相隔,没有采光系统,所以许多陪弄的墙上挖有灯孔,就是为了放油盏灯照明用的。久居陪弄的人家闭上眼睛就能来去自如,不熟悉地形的外来客就得像打太极拳那样放慢手脚探路而行。古镇大户人家的大门平常是关闭着的,一般只有等家中贵客临门或逢上喜庆节日时大门才敞开。但妇女与佣人们走的永远是陪弄,所以说它是中国封建思想留下的纪念品。陪弄本来是属于大户人家私人的,经过解放后的土改运动和房屋改革,这些大宅现在都住进了许多户人家,这些弄也就成为各家出入的公共通道了。
古人称“屋下小巷为弄,庙中之路为唐”,人们后来将街路的支巷或屋边的小路都称为弄堂,而西塘的弄名一般都以弄中居住的大姓家族而命名,如王家弄、叶家弄、苏家弄等。全镇总计有122条弄堂。
最有名的弄是石皮弄,全长68米,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据考证,弄内的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它最宽处1.1米,最窄处只有0.8米,如果有两个胖子在弄内交会,没准就是擦墙贴肚皮也不一定能轻易通过,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一线天”的说法。到西塘古镇旅游,很多人喜欢走走石皮弄,它可以说是是旧时西塘富户王家子孙建房时寸土必争创造的“奇迹”。如今游客尤其外国游客中胖子众多,有外国游客摊开双手“望弄兴叹”,这场景着实有趣。
最长的弄是位于北栅街的四贤祠弄,全长236米。
最窄的弄是位于环秀桥边上的野猫弄,最多30公分,是两幢房子中间的一条缝。
最宽的弄是位于烧香港北高阶沿李宅的大弄,可并排走5.5人。
最短的弄是位于明清木雕馆所在的余庆堂内的宅弄,全长不过3米。

构建西塘特色的那些元素

马头墙
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建筑文化也带到太湖流域,带有封火墙的建筑很快在民间流行。不同的是,当地老百姓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型,人称马头墙。古时候民间防火意识相当强,尤其是寒冬腊月,空气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马头墙可以削减风力,就算邻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产。西塘的马头墙,有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这完全随房屋开间深浅的需要而增减马头墙层数,与主人的地位,财富并无关系。

美人靠
俗话说“美人靠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据说最早的美人靠是吴王为了讨好美女西施而建的,西塘方言中“鹅项靠”与“吴王靠”是谐音,有人称之为 “吴王靠”,后来此样式在江南一带的临河建筑中广为运用,现在的美人靠也是“每人靠”,每个人都能靠。

河埠
河埠不但是人们停泊船只、交易商品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取水、洗涤物品的所在。主妇们在这里浣衣洗米,在这里家长里短。即便是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依然有镇民们尤其是年长者喜欢并习惯使用河水。比如洗床单,用木槌重重地捶上一阵后,投在河里大力甩动漂洗,又快又节省。以前买东西极为便利,只要听到河道中货船上的叫卖声,走下河埠,上船讨价还价,成交后提着东西回屋去。还有更省力的,有些主妇在小楼上用绳系着个篮筐,把钱放在里面吊下去,成交后再把菜果和油盐酱醋吊上来,这种足不出户的采购方式,只有水乡临河的人家才有。

船鼻子
河埠与船只的关系密不可分,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河埠旁的岸壁上砌有系船缆绳的孔眼石,用于固定船只。这就像绳子穿在牛鼻子上一样,所以孔眼石就被称作“船鼻子”。最初船鼻子只讲究实用,久而久之也开始讲究美观,往往被雕琢成如意、花瓶、暗八仙等纹样,极富传统文化情趣。

系缆石
系缆石状似石莲花,埋入土中,形似莲花桩,这是供过路舟船停泊系缆,一个缆石上可同时拴几根缆绳,这也是古代镇上为数不多的几种公用设施之一。

花墙
它是用普通的瓦片组搭而成的。一般位于天井或院子的围墙墙体的上部,用来通风,既美观又实用。

高阶沿
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特别临河的人家讲究财不外露,有“小小蟹洞里能摸出个大螃蟹来”所比喻的建筑特点。但如果稍加留意,人们往往在大门口就能观察到主人身分或身价的特征。在明代,建筑用石一般用青石,但到清代,由于“青石”的“青”与“清朝”的“清”同音,遂改用毛石。西塘镇内有的人家门前阶沿有一尺多高,就是因为明代时的门前用青石铺地到清代再用整条毛石盖上去形成的。

观音兜
西塘全镇几乎找不到屋顶上张扬的飞檐翘角,处处显示出平民文化元素。大多房屋的顶都是最简单的呈人字形的硬山顶。在清代,新造房屋要交税,纳税的标准是正梁,几根正梁交几份税。要是想扩大面积又不交税就只有想办法,西塘人很聪明,建房就用硬山顶,只需一根正梁,然后东西厢房一般是单屋面落水,没有正梁。一些考究的人家把边墙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与屋顶。把这部分高出的墙顶端做成漂亮的圆弧状,犹如观音像兜的头巾,很具风韵,人称观音兜。

花窗
花窗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为各种格子图案,也有格子上再雕另外花样或吉祥图案的。这是当地人思想上保守与开放的矛盾体现,在人们刚开始用玻璃的时候,总觉得家里的东西和全家的生活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不妥当,但又非常想赶时髦,所以出现了在玻璃窗上再用木格子作掩饰。

杜鹃花:成就西塘最美花季

花在西塘的文化生活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穿梭在小巷里,不经意间就能看到默默开放的杜鹃花,或大片开放,或零星一点,煞是悦目,让人忍不住按下快门。
杜鹃花原名映山红,据历代考据,杜鹃在杜鹃鸟啼时开花,故与鸟重名。杜鹃花分为四大类,有春鹃、夏鹃、西鹃、毛鹃,以春鹃为上等。白居易曾写诗赞杜鹃为:“花中此物是西子,芙蓉芍药皆嫫母。”
每个西塘人的骨子里都有一棵盛开的杜鹃。西塘栽种杜鹃花,有令人满意的天然背景。早先这处老房屋的居民大都有院子,阳光丰足,冬暖夏凉,并且屋后傍河,搭棚、种花、浇水都很便捷,杜鹃的风潮便渐渐兴起,流传开了。
旧时,苏州盛行种植杜鹃花,花农们常在花开的季节用船载运摇至吴江兜售,自此西塘始有杜鹃。最典型的就是镇上的一户陈姓人家,曾保留有一棵其伯祖父手植的“白夹套”,树干有7厘米粗,树冠直径2米,高达3米,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开花时煞是好看。可惜在1988年移植不慎就此枯萎而死。不过据镇上的老人说,西塘镇上种杜鹃的人中不乏能手。上世纪20年代镇上就有一个叫魏青的花匠种植了许多名贵的杜鹃花,吸引了镇上的不少人时常去观赏。但在他死后,家里人却根本无法继续种养,于是就将花全部卖给了江家,即当年的胥社社长江雪塍。江雪塍得到这批名贵杜鹃后精心培育,年年花开时节他都邀请社中好友雅集观赏,吟诗作赋,在西塘传为美谈。直到抗战爆发后,因无睱顾及,江家的杜鹃花渐渐枯死。

西塘古镇民俗节庆

西塘人平时的生活就像镇里河道的水一样,流淌得自由自在,平淡而又惬意。反而节日期间比较忙碌——忙于祭祀、忙于烹制美味佳肴、忙于走亲戚、忙于张灯结彩。当地流传一首有关岁时风俗的田歌,名叫《十二月风俗歌》,是这样唱的:“正月半,闹元宵,二月二吃撑腰糕。三月三,祖师苞,四月十四白相神仙庙,五月端午粽子箬叶包,六月里,大红西瓜颜色俏,七月七,露仔鸳鸯水来乞巧。八月半,白果栗子一道炒,九月九吃重阳糕,要想看会等到十月朝,十一月里香花飘,十二月廿四饴糖送灶糖元宝。”
祭灶
“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民间腊月二十三开始的祭灶活动。祭灶是一项民间影响很大极为流传的活动,我国的春节也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中最露脸的一尊,人们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求他上天讲好话。在西塘古镇的倪天增祖居的老宅可以体验并参与“祭灶”仪式。

庙会
初一至初四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在西街、塘东街等一些老街,调龙舞狮、扭秧歌、打莲香等一些民间的庆祝活动再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小吃,像过年必吃的烧卖、馄饨、年糕以及各种各样有趣的玩意如年画、捏泥人等。

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西塘古镇区家家户户贴了门神、春联,老宅子里里外外布置的喜气洋洋。游客可以在西塘的最大私人花园西园尽情地泼墨挥毫,自己写春联。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之前,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在西街、廊棚等地方舞狮调龙、打莲香等各种民间庆祝巡回表演。

看社戏
春节期间,薛宅的水上舞台将会上演江南传统的一些戏曲节目,内容精彩纷呈,隔河而观让人留恋往返。

学女红
体验古代仕女的韵味,学盘中国结、盘中国式纽扣、刺绣,如果你有兴致,可以在西塘最大的私人花园西园尽情穿针引线,重温旧时的快乐。

西塘国际旅游文化节
1998年至今西塘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旅游文化节。文化节有古镇建筑与人居论坛、嘉善民间文艺会串、平川灯会、西塘风情摄影展、顾锡东戏剧作品展、平川书画社书画作品展、文化庙会等活动。

七老爷庙会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是西塘人民的守护神七老爷的生日,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大家把七老爷和七夫人的行宫抬出庙门,从晚上十一点出发,在西塘各按预定路线走,一路旗帜飘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巡游,镇上经过的许多地方都搭了帐篷,供七老爷与七夫人在帐内稍歇受供,到次日下午才回到庙中,于是在庙内开始演大戏,连演三天。几乎全城出动,打莲厢、扭秧歌、调龙舞狮,人声鼎沸、盛况空前,场面热闹非凡,现在四月初三已成为西塘人一年四季最大的民间节日。

西塘中秋赏月活动
每到中秋节,别说是游客,连西塘周边的老百姓也都汇聚到西塘,到千年水乡古镇过中秋节。西园里有猜灯谜、江南丝竹、品茶、掷圈、夹弹子等活动,河面上可以放许愿灯,水上有移动丝竹表演,古镇内有古弄探幽等参与性的活动,让游客们感受不一样的中秋节。

特别提示

西塘不是很大,所以去西塘游玩不用刻意去记路线,主要的景点都在河的两边,您顺着河边走自然能游览到各个景点;
西塘旅游最好住一晚,古镇最大的特色在清晨和黄昏、夜晚;
夏季去西塘旅游一定带上“驱蚊水”,也可以适当的喷洒在衣物上,另外也带好防晒和防暑降温的用品;
西塘的民风淳朴,一向以热情好客享誉海内外,所以来西塘的朋友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西塘白天和夜晚温差较大,所以记得来时带件外套。

 

  分类导航
杭州   宁波   温州  
绍兴   嘉兴   湖州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最新文章 火车查询 特价机票 电子地图
 
  • 上海到义乌横店二日跟团游记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行程线路推荐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交通参考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住宿参考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最休闲的感受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特色美食参考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特产和购物参考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赏风赏景参考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必做的几件事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行前必读 
  •  
  • 浙江旅行千年古镇西塘旅游攻略门票全攻略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行程及线路推荐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交通参考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住宿参考最美江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邂逅现代与古朴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古镇美味参考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购物特产参考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移步换景景色参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在乌镇必做的几 
  •  
  • 浙江旅行似水年华乌镇旅游攻略行前必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16 旅游攻略 乐享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内容搜集自网络,如您发现本网站某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