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
吼山桃花节 3月、4月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赏花品酒,还可欣赏到精彩的古越民俗风情表演,可谓绍兴旅游一大盛事。
兰亭国际书法节 3月
主要内容包括曲水流觞、大型书法展览、书艺交流拍卖、国际书法旅游研讨会等。兰花是绍兴的市花,每年4、5月间兰亭还举行绍兴兰花节。
公祭大禹 清明节
自夏朝起至今的4000余年,祭禹活动连绵不绝。历代帝王或亲临致祭或遣使特祭。可以说,千百年来,禹陵同黄帝陵一样,已成为炎黄子孙心中的丰碑。1995年在绍兴禹庙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公祭大禹活动,以后每年清明节都在这里举行共计大禹活动,规模一届超过一届。
上虞葡萄节 8月
8月是“葡萄之乡”上虞的收获时节,葡萄节活动可谓热闹非凡。
绍兴黄酒节 10月
绍兴还是我国五大酒文化名城之一,喜欢美酒的游客可千万不要错过。
风俗
端午风俗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特别是江浙一带,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转换之时,从饮食、穿衣到行动都得注意。在古代由于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都是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艾草作鞭子,蒜头作锤子,挂在门口,认为这样可以吓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这个风俗,在不少老绍兴心中还保留着。
在吃的方面,更是有着“五黄”的说法。那么,何为“五黄”呢?不少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般来说,“五黄”就是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蛋黄)、雄黄。
因为雄黄有毒,现在已退出了“五黄”之列,而黄酒则理所当然替代雄黄酒,成为新的“五黄”。
绍兴年俗
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着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闹出笑话。不过,鲁迅在《阿长和〈山海经〉》一文中所说,绍兴那套“烦琐”和“古怪”的礼节对小孩也是一场磨难,到了十二月,说话不自由,大人会再三叮嘱孩子万万不可说些不吉利的话,如疾病,死亡之类的晦气话,如鲁迅在《祝福》中长工称祥林嫂死了为“老了”。总之,在绍兴人眼中,年节是一个庄严、肃穆的日子,大家都要十分虔诚。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赐之“福”放给了一家人。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除夕吃喝,尤已穿着”,这是过年的高潮。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然而,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对劳动人民来说,过年如过关,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么“福”的。像鲁四老爷家里那种阔绰的祝福排场,只有在电影《祥林嫂》里,作为历史的陈迹而重现。
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放开门爆竹俗称"放开门炮仗"。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竹早发财"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
正月初二起,携桂圆、荔枝、美酒、白糖和糕点等礼品走亲访友,巷贺新禧。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