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火车到嘉峪关到早上六点多,就让司机带我们去嘉峪关城墙看看(来回30元),那时景点还没有开放呢,我们在它面前呆了好一会时间,拍了许多的相片,也算是到此一行吧。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这是福建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 1842年被遣戍新疆伊犁抵嘉峪关,有感赋诗。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它比山海关早建9年。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只是门票太贵了,100元一人,而时间又有限,所以也不想上去,远远的瞻仰这座雄关,又回想到当年金戈铁马的日子!这是我们当天去的嘉峪关的唯一景点,后来两天后我们又回来这个城市,又去了著名的魏晋砖墓,这里也一并说来,接下来就不再介绍嘉峪关这座城市了。
魏晋砖壁画墓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1972年~1979年期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9座为素砖墓。其中五号墓于1973年5月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目前正式对外开放2座。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独特,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楼、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龛等组成。
建筑用砖分为印纹方形砖、长方形砖、雕刻砖、画像砖等。墓门用条形砖叠砌为拱券形,券顶以上采用条形砖叠造门楼,门楼墙面嵌砌有斗拱、人物、兽首等造型的雕刻砖,墓顶多为盝顶式和拱券式。墓葬共出土760余副砖画,形式多为一砖一画、半砖一画或几块砖组成的连环画。这些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砖壁画内容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反映农耕、养殖、采桑、宴居、出行、军事操练、狩猎等内容,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及气候等的实物资料。其中绘画方面的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嘉峪关此行来去匆匆,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于我,只是给我最大的亮点是这座城市的绿化工程,本来以为西北城市水资源极少,却没有想到绿化方面会做得这么好,就凭这个可以给政府在重视城市建设方面打一个较高的分数了。我们从火车站前往魏晋砖壁画墓的途中,要经过一条长长的机场路,真是绿树成萌啊,树种得密了,而且长得又高大,如一个天然的屋顶把公路包裹起来,在这近四十度的高热天气的西北小城,我们感觉到那份浓浓的绿色,真的是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