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中国的各地省份也算去过了四分之三,这两年出差去的都是老地方,都没了新鲜感。所以这次听说去乌鲁木齐,虽然只待两天,还是兴奋了一把。
下了飞机,机场的播报成了先维语后普通话,这也许是自治州政府的一点姿态吧。机场不大,坐上出租车便一路开进市区。开车的小伙子是四川移民的第三代了,算是在新疆土生土长,但居然还改不了饮食习惯,说是看到那些羊杂碎就头大,到底是自家做的川菜好吃。
让我失望的是,看不到串串的葡萄和满地的哈密瓜,乌鲁木齐反而和其他三线的省会城市一样,有种发育不良的感觉。出租车是开了一百万公里(怎么可能?)的桑塔纳,道路两边是模样丑陋的老式居民楼,市中心没有什么繁华的景象。出去逛一圈就觉得灰头土脸,时不时就想要洗手。
更让我吃惊的是那汉族的小伙子讲起这里少数民族时的口吻,让我看到我们所谓民族大团结背后不可改变的尴尬处境。少数民族和汉族在这里有着明确的活动范围,彼此互不走动,更少通婚。就连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偏见,从不往来。宗教、语言、饮食、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深深的鸿沟无法逾越。汉族眼中的少数民族甚至是没文化、野蛮和危险的。
中国解放以来,从建设兵团开始,新疆俨然成了个多民族的移民省份,我以为过了那么多年,乌鲁木齐一定是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融汇各民族文化的城市了。没想到,不同民族之间各自的分歧却是那么顽固。我们甚至可以接受英美,却不能接受共同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人们。这让我有几分担心,又觉得遗憾。
离开新疆的时候,顺路去国际大巴扎逛了一下,那里其实早失去了当地集市的原貌,而成了个旅游景点。广场空空的,看不出它热闹时候的景象。还是在买土特产的商店里买了好些干果,老板娘是个美丽的维族女子,名叫古丽。我觉得喜欢,便从她那里买了很多东西。她和她的先生买买提是我这两天唯一交谈过的少数民族,觉得他们其实挺可爱的,怎么会和汉人格格不入呢?还是我们太过狭隘了。
想起来新加坡的住宅政策是一定要把印度人,马来人和华人聚在一起居住,称其为平等的国民。我们怎么就总做不到呢,也许应该归溯到中国人的性格,趋同中庸占了很大的比重,仿佛看到异类就都是洪水猛兽了。
国大还需心大,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一个真正大气的中国。